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源性疾病论文

食源性疾病论文

食源性疾病目录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3)摘要: (3)1、植物源性寄生虫 (3)1.1姜片虫 (3)1.2 姜片虫引起的疾病 (3)1.3感染姜片虫病的途径 (3)1.4姜片虫病防治措施 (4)2、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 (4)2.1卫氏并殖吸虫 (4)2.2卫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4)2.3 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途径 (4)2.4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4)3 鱼源性寄生虫 (5)3.1 华支睾吸虫 (5)3.2华支睾吸虫引起的疾病 (5)3.3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 (5)3.4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措施 (5)4 肉源性寄生虫 (5)4.1 旋毛虫 (5)4.2 旋毛虫引起的疾病 (6)4.3 旋毛虫的感染途径 (6)4.4 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6)5 螺源寄生虫 (6)5.1 广州管圆线虫 (6)5.2广州管线虫引起的疾病 (6)5.3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途径 (6)5.4 广州圆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6)6 小结 (7)6.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 (7)6.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控制措施 (7)参考文献 (7)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摘要:因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叫做食源性疾病。

而其中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及其引起的疾病,同时介绍了感染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途径,期望能够对预防食品中寄生虫污染提供有效管理措施关键词: 寄生虫食源性疾病感染途径预防食源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年有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

WHO/TDR 要求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

最近,卫生部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

正因如此,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问题才会引起当代学者的高度关注。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当前我国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主要有五类, 分别是: 植物源性寄生虫、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鱼源性寄生虫、肉源性寄生虫、螺源性寄生虫等。

1、植物源性寄生虫植物源性寄生虫包括布氏姜片虫、肝片形吸虫等。

其中以姜片虫最为常见。

下面着重介绍姜片虫及其引起的疾病。

1.1姜片虫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

姜片虫成虫硕大、肉红色,虫体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

状如鲜姜的切片,故名。

1.2 姜片虫引起的疾病姜片虫的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使被吸附的粘膜坏死、脱落,肠粘膜发生炎症、点状出血、水肿以至形成溃疡或脓肿。

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

寄生虫数较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并表现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稀薄而臭,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发生肠梗阻。

在营养不足、又反复中度感染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可出现低热、消瘦、贫血、浮肿、腹水以及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死。

1.3感染姜片虫病的途径人体姜片虫病一般以青少年为多见,但在严重流行区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均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感染姜片虫囊蚴的机会。

生食菱角、茭白等水生植物,尤其在收摘菱角时,边采边食易于感染。

猪感染姜片虫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保虫宿主。

用含有活囊蚴的青饲料(如水浮莲、水萍莲、蕹菜、菱叶、浮萍等)喂猪是感染的原因。

将猪舍或厕所建在种植水生植物的塘边、河旁,或用粪便施肥,都可造成粪内虫卵入水的机会。

另一方面,这种水体含有机物多,有利于扁卷螺类的孳生繁殖。

这样就构成了姜片虫完成生活史所需的全部条件。

实验证实姜片虫尾蚴可在水面上成囊,如自然水体中存在此种情况,则饮用生水可能引起感染。

1.4姜片虫病防治措施(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体。

(2)关键的措施是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菱角等水生果品,不喝河塘的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

(3)在流行区开展人和猪的姜片虫病普查普治工作。

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是吡喹酮。

2、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主要是指并殖吸虫,包括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由于这些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动物的肺部, 因此又称肺吸虫。

下面主要介绍卫氏并殖吸虫。

2.1卫氏并殖吸虫卫氏肺吸虫为并殖科并殖属的动物。

是一种扁平似似咖啡豆的寄生虫,是肺吸虫症致病原中最重要者,其呈世界性分布,但东亚、东南亚为主要感染盛行区域。

2.2卫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疾病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胸痛, 颇似肺结核病; 若虫体侵入脑部, 还会出现头痛、癫痫和视力减退等症; 若侵入皮肤, 可见皮下有包块。

2.3 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的途径病人和储蓄宿主是本病传染源。

储存(保虫)宿主包括家畜(如犬、猫)和一些野生肉食类动物(如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貉等)。

同时,吃溪蟹有生、腌、醉、烤、煮等方式并未能将蟹中囊蚴杀死,有感染的机会。

此外,食具污染了活囊蚴,中间宿主死亡,囊蚴脱落水中污染水源也有可能导致感染。

还有实际表明,尾蚴感染犬也可获得成虫。

故饮用被囊蚴或尾蚴污染的生水也有被感染的可能。

野猪、猪、兔、大鼠、鸡、棘腹蛙、鸟等多种动物可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如生吃或半生吃这些转续宿主的肉,也可能被感染。

2.4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防治措施宣传教育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提供熟食或不生吃溪蟹和竻蛄,不饮用生水。

常用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

3 鱼源性寄生虫包括华支睾吸虫、棘颚口线虫、异型吸虫、棘口吸虫、肾膨结线虫, 阔节裂头绦虫等, 其中, 以华支睾吸虫最为常见。

下面着重介绍华支睾吸虫及其引起的疾病。

3.1 华支睾吸虫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华肝蛭。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3.2华支睾吸虫引起的疾病肝吸虫病病人主要是肝受损, 可出现如疲劳乏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如果虫体拥塞在胆管中, 也可并发胆道感染及胆结石, 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 甚至死亡。

儿童患者可致发育不良。

3.3 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的习惯。

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

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多见,此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

3.4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措施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所致,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应抓住经口传染这一环节,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做好宣传教育,使群众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自觉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肉或虾,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吃的厨具要分开使用。

家养的猫、狗如粪便检查阳性者应给予治疗,不要用未经煮熟的鱼、虾喂猫、狗等动物,以免引起感染。

加强粪便管理,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

结合农业生产清理塘泥或用药杀灭螺蛳,对控制本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药物,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吡喹酮与阿苯哒唑。

4 肉源性寄生虫常见的有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弓形虫、裂头蚴等, 人们感染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

下面着重强调旋毛虫及其引起的疾病。

4.1 旋毛虫旋毛虫,袋形动物门线虫纲寄生蠕虫。

世界性分布。

引起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猪、犬、猫、熊、狐、鼠)的严重疾病——旋毛虫病(trichinosis)。

在宿主小肠内交配,然後雌虫钻入肠壁内产出幼虫,幼虫被血流带到身体各部。

在肌肉内生长,约经16天成熟,囊包於幼虫周围形成。

含有囊包的肌肉被合适的宿主吞食後,幼虫进一步发育,在宿主肠内成熟并进行生殖。

主要发生于猪、狗和许多野生动物身上。

人吃了带有旋毛虫包囊的肉, 幼虫便在小肠内钻入肠壁下发育为成虫, 雌虫在此产生幼虫, 幼虫随血液循环到全身肌肉内再形成包囊。

4.2 旋毛虫引起的疾病人患旋毛虫病后, 在初期感觉有头痛、发烧、怕冷、恶心、呕吐、腹痛、厌食。

中期持续发高烧, 但头脑清醒, 四肢和面部浮肿, 皮肤发亮发红, 全身肌肉疼痒。

轻者可逐渐恢复, 但消瘦、精神不振。

浮肿消失后, 全身皮肤一层层脱落。

病情严重者可因广泛的心肌炎导致心力衰竭、毒血症及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4.3 旋毛虫的感染途径人是由于食入含囊包蚴的生或半生的动物肉类而感染。

囊包蚴抵抗力强,能耐低温,猪肉中的囊包蚴在-15℃需储存20天才死亡,-12℃可活57天,70℃时很快死亡,在腐肉中能存活2~3个月。

凉拌、腌制、熏烤及涮食等方法常不能杀死幼虫。

发病人数中吃生肉者占90%以上。

此外,切生肉的刀或砧板如再切熟食,人吃污染囊包蚴的熟食,也是传播的方式之一。

4.4 旋毛虫病的防治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与宣传教育,不食生的或未熟的哺乳动物肉及肉制品。

猪肉在-15℃冷藏20天,可将包囊杀死。

提倡科学养猪,保持猪舍清洁,饲料宜加温至55℃以上,消灭鼠等保存寄主。

5 螺源寄生虫螺源性寄生虫即主要寄生在螺中的寄生虫,较为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

下面主要强调广州管圆线虫。

5.1 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是主要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及右心内的线虫,中间宿主包括褐云玛瑙螺、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一只螺中可能潜伏1600多条幼虫。

5.2广州管线虫引起的疾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 或成虫) 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可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该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之一是福寿螺。

人感染后可能引起脑膜脑炎以及头痛发热、颈部僵硬、面部神经瘫痪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痴呆, 甚至死亡。

5.3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途径人感染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主要包括中国圆田螺、东风螺等);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喝含幼虫的生水。

5.4 广州圆线虫病的防治措施一、餐饮单位应严格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采购、加工水产品,不得提供可能被寄生虫污染的生食水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