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时限4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等级: ________________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
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①酒精灯②蒸发皿③土壤④动植物遗体
⑤植树造林②表层土⑦蚯蚓②沙土②放大镜
②壤土②烧杯②黏土②5万②黑暗处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②。
2.图1所示的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的工具:_________ ⑦
图1 图2 图3 图4
3.腐殖质是由______ ②_______ 变成的。
4.保水性能好的是_______ ② _______ 。
5.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最丰富的土层是:—②___________ o
6•图2所示是老师给我们做实验时用来干燥土壤的仪器: ___________ ②.
7.土壤天然的“犁”:—②_____________ o
8.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⑦ ______ o
9•图3是我们为了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而借助的观察具:―②一
10.图4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盛液体的容器:—②—o
11.制作完肥料袋后,我们应该把肥料袋放置在:—②—o
12.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_@ ____________ 。
13.沙粒含量特别多的土壤是—③_________ 。
14.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_⑬___________ 个土壤动物
二、构建思维导图(将合适的科学概念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方格中) 科学概念:①腐殖
质②种植绿肥③肥沃④粪便沤肥⑤贫瘠
⑥收集落叶
三、实验探究
1.郝奇心同学在学习土壤的种类时,采集了两份土壤样本进行了如下观察:
(1)用放大镜看,1号土壤的颗粒粗大,2号土壤的颗粒细小。
(2)用手捻一捻,1号土壤的颗粒比较硬,捻不碎。
2号土壤的颗粒细腻光滑,一捻就成粉末。
(3)和点水握一握,1号土壤不成团,2号土壤容易握成团。
你知道1号和2号分别是什么土壤吗?1号:—沙土_2号:—黏土—如果做泥塑,可以选用_2号—土壤。
2.艾克雪同学想要观察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
程的作用,他制作了一个透明的容器,进行了下面这个实验。
①在一个透明的容器里放入2〜3种不同颜色、
不同湿度的土,你可以观察到蚯蚓是如何移动土壤
的;②在土面上放一层树叶或青菜,看蚯蚓如何把它们拖进土里;③做好的蚯蚓窝要用深色布盖起来;
④几天后,观察蚯在土壤里的情形和土壤的变化。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实验中树叶和青菜变成腐殖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深色布盖起来是为了—形成阴暗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蚯蚓在土壤里活动,钻过以后形成“隧道”,使土壤 _疏松—空气和—水—可以更多地进入土壤中。
3.研究土壤的成分。
(将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可一词多用)①三②水珠凝结③土壤发白⑷气泡⑤细⑥水分
⑦焦糊味⑧空气⑨粗迪腐殖质⑪黏土⑫沙粒
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被和水土保持有什么关系”,他们设计并做了下面这个实验:
甲乙丙
(1)选取三块具有相同坡度(倾斜约20度)的土壤,其中一块被密闭的草坪所覆盖;另一块虽有杂草分布,但植物分布比较稀疏;第三块土壤完全裸
露。
分别命名它们为甲、乙、丙地。
(2)在三块土壤底部各放一只烧杯。
(3)在土壤上端一定距离处,称取等量的水,用水壶模拟雨水冲刷土壤,让流下土壤的水土进入烧杯中。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下面问题:
(1)实验中保持相同的量是_AC _________,不同的量是 _B _________ 。
A.坡度
B.植被
C.喷水
(2)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水土的量最多的是_丙_,说明植被越多,
水土流失越__少 ____ ;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