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我国的外交政策

21世纪我国的外交政策



•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和谐世界 • 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2005年年底,中国政府发表《中 国的和平发展道路s》白皮书,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和 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基础,体现了 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走向现代 化的必然要求。其中心内容是: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同 时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这一道路要依 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也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 • • • • • •
(3)通过实行开放战略融入世界体系 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目的是改造它,要有发言权。 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包括: ①向国际社会表达参加的兴趣。 ②表明中国愿意遵守各种国际行为准则。 ③中国达到和具备参加最主要的国际组织的条件,并成为成员。 ④中国努力按照国际组织的程序,对现行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 提出修正要求,并通过与主要成员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达到目标。
• 中国的崛起在政治外交手段和经济发展模式上都不能再重复历史上大 国崛起的道路。当今时代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人民反对霸权和以武力 相威胁。中国人口众多,自然条件不好,不具备欧美日等国的历史条 件,也与苏联不同,前苏联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重工业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是高消费、高消耗、高排放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如承袭 这两种模式不仅对中国将是灾难,对世界也是灾难,都不可能持续发 展,因此中国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消耗、高效率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的“和平崛起”模式综合表述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理念, 以国力的协调发展为动力,以社会和谐进步为基础,以共同富裕和促 进人类普遍繁荣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适度消费、 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体系为途径,以民主与法制为手段,确保 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和和平性。
• 3、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 • 4、经济外交突出。 • 5、重视国家利益,体现有所作为。
• 二、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
• • • • • • • • • • • 1、坚持与继承: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混合的外交哲学思想。 外交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外交战略选择的根本。 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战略。 “一国两制”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的基本战略。 2、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新选择 (1)从独立自主战略到共同发展战略 (2)关于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构想 战略机遇期的三个条件:较好的和平环境; 出现重大的科技发明;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 (4)经济外交是和平发展战略的深化与发展 • 经济外交的三种形式: • 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国家对外政治目的; • 通过政治手段达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目标; • 通过经济政治手段达到国家的经济政治目标。 • 21世纪初以来,经济外交越来越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手段和 基本方法。 • 不过,不能高估中国的综合实力。
• 2、中国和平崛起的模式选择
•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原因,中国必然要跳出历史巢臼,探索符合中 国国情,避免传统模式弊病的“崛起”(或发展)模式。纵观以往发 达国家崛起的传统模式,不论欧美和日本,虽然国情与历史条件不同, 却都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通过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 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二是以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的高增长; 三是以政治强权,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为实现“崛起”的战略手段。
21世纪我国的外交政策
• 一、后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思路与战略:基本 状况 • 二、21世纪初中国外交战略的选择 • 三、新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 •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或崛起)战略 • 五、对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认识
• 一、后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思路 与战略:基本状况
• • • • • • • • • • • • • 1、确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更深入的全方位外交(all-round peace diplomacy )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更深入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 2004-2005年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一次总实践。 全方位和平外交的含义与内容: 全面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巩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参与多边外交; 在热点和全球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 依法保护我国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宣传我国内政外交方针邻、富邻的新战略 (6)确立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中国近年提出的概念。 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这一概念及其内容。 (7)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的开拓方向
• 此外,中国外交战略进行新选择的同时,还必须反思不结盟战略、 反霸战略、多极化趋势等外交战略。 • 对比:颜声毅书中对中国外交若干基本原则的总结和思考。
五、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
• • • •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维护好自己的国家利益。 3.处理好中美建交是关键,协调好周边关系对中国来言也很 重要。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或崛起)战略
• 1、“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 • 进入21世纪后,总结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战略的 成功经验,分析当前国际形势特点,面对多数国家对中国迅速发展的 未来走向的疑虑,郑必坚教授(原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首先提 出“和平崛起”的理念,并被中央接受。2005年中国发表“中国和 平发展白皮书”,进一步将和平崛起改为“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理 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国国家政治体制性质的必然 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面对国际形势发展现状的必然战略选择。
三、新中国外交新理念:和谐世界
• (一)“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的提出 •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 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 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