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第1卷(选择题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悭.吝信笺.翩跹.起舞两情缱.绻B.绮.丽脐.带敬祈.指导杞.人忧天C.癫痫.兵燹.娴.于辞令涎.皮赖脸D.熹.微膝.盖休戚.相关栖.身之所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以北海道生活为背景,画面上出现富良野广阔壮丽景色、美轮美奂....的紫色薰衣草花田,深深震撼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B.主讲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历代传统家具线描图,其中有几件简洁流畅、张弛有度,相比之下显得那么卓尔不群....、气质脱俗,不知觉间,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C.面料印染与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曾几何时....,我国纺织晶后处理非常落后,现在应该说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
D.前两天因公出差,闲来无事,在北京买了一份当地的晚报翻阅,突然发现该报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差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家长对孩子的预期要求普遍抬高,这样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结果适得其反。
B.年青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像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这棵树的未来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C.法制的漏洞、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不完善,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到世界公认的警戒线,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D.要使今年的高考复习扎实高效,就必须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各科任老师和考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中文信息处理,是用计算机对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转换、传输、存贮、分析等加工的科学。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一门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相联系的边缘吏又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包括汉字信息处理和汉语信息处理两个部分。
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和基础,其难点是汉字编码问题。
汉字编码的设计,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用户<专业录入员、一般用户等)的需要制定出不同的技术指标,如:输入速度、存贮空间、处理效率以及掌握输入方法所需的训练时间等。
并且,应由国家统一评选出几种标准的编码方案,以实现汉字编码方案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了数百种汉字编码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已通过上机实验,或已被采用。
除此之外,还研制出了各种汉字输入键盘、汉字字库、仿真汉字终端、汉字打印机。
汉字的内码有效地解决了中西文兼容的问题;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已研制成功;同时,手写体和印刷体汉字识别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汉语信息处理是汉字信息处理的进一步发展,它要在汉字输入的基础上,研究汉语的词汇、句法、语义、语境的自动处理问题,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高级阶段。
目前,汉语信息处理在机器翻译、汉语的人机对话和中文情报检索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机器翻译目前已研制出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和汉外等系统,其中有的系统已经迈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道路。
现在,我国已出现了不少研究情报检索系统的单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情报检索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词的切分问题也将直接影响情报检索系统的工作;目前中文情报检索系统已经实用化。
至于汉语的人机对话,目前还只限于书面语部分,有关汉语语音的人机对话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有的学者正在设计中文听写机,以实现汉语口语的自动听写。
汉语信息处理,还包括言语设计、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编制各种语言教学软件)、语音识别和言语合成、编辑照排系统、方言研究、修辞学研究(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风格特征,并进行风格比较等)、索引、词表和词典的编制工作等。
其中,言语统计工作,由于自动切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许多统计是在人工辅助切词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计算机对汉语进行方言研究,即让计算机对各种方言特征,如声母、韵母、声调、鼻化、腭化等现象进行描写和比较。
目前,我国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方言研究和绘制方言地图的工作了。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自然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
它需要以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依据,对中文信息的人脑处理过程进行模拟。
当前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处理过程,尤其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还需要对汉语本身加以研究,附加某些必要的选择条件和限制。
例如,词汇限制,语句形式限制,语义和语用知识的限制等等。
4.下列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汉字信息处理和汉语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其中汉字信息处理是关键和基础,汉语信息处理是它的高级阶段。
B.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离不开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又不限于这些学科。
C.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汉字信息处理已进入高级阶段。
D。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需要以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依据,对中文信息的人脑处过程进行模拟。
5.下列不属于汉字信息处理的一项是( )A.汉字编码的研究设计。
B.手写体和印刷体汉字的识别研究工作。
C.各种汉字输人键盘的研制。
D.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汉语的入机对话的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
B.利用计算机对汉语进行方言研究,就是让计算机对各种方言特征进行描写和比较。
C.由于自动切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汉语信息处理目前还是在人工辅助切词的基础上进行的。
D.目前已经研制出的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和汉外机器翻译系统,都已迈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道路。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将会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B.没有汉字输入方法作基础,汉语信息处理将寸步难行。
C.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制,为汉语信息处理中词典的编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D.汉字编码问题是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这个问题如果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相关问题将会不攻自破。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署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敝。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
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惊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教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豁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豁,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豁,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
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复起兵!”遂牵诣通齐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赵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辩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注]唐藩,明宗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的政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麾下狼兵哗.于途哗:叛乱B.我不死,祸且族.矣族:同姓家族C.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豁缀:牵制D.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尚:超过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B.县令傅岩奇其.才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以.勇气闻于诸侯D.是宜筑关于.此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天一少年丧父,家庭十分贫困,但他勤奋好学,不仅文才出受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B.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攻破江南后,江天一以监纪推官身份向佥事公建议在绩豁筑关拒守,因为这里一面对着大路,地势平坦曲折,与其他县可形成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敌人的有利形势。
C.抗清失败后,江天一看到局势无可挽回,急忙将老母托会付给弟弟,然后挺身而出,昂然被捕,两次谢绝别人的善意劝告,慷慨就义。
D.文章以抗清救国为重心,围绕着“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条思想主线,选取典型事例来刻画江天一的形象,重点突出,内容充实。
全文重在叙述事实,让感情隐于字里行间,爱憎分明。
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3分)译文:(2)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2分)译文:(3)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4分)译文: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指渔人。
②临圻:河岸。
(1)本诗属于送别诗,送别对象为作者好友沈子福,首二句中为什么要写到“行客”稀少和“罟师”荡舟靠岸?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分)答:(2)后两句用了哪些手法,表现了作者“相思”之情怎样的特点。
(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2)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师说》)(3)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 ,水光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