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教学的融合

个别化教学与班级教学的融合

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个别化教学的关键
罗琳(金华市启明学校,321000)
摘要:自理能力个体生活适应的最基本能力,而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同龄正常儿童落落后。

因此,越来越多培智学校开始设置以发展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课程。

目前,对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教学主要采取个别化教学的方式,但是一些学校的个别化教学脱离了班级整体教学,流于形式或变成个别教学,降低了对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训练效果。

本研究即对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为智障儿童的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自理能力个别化教学以班级教学为基础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个体的自我服务能力,是个体照料自身生活、学习和保持生活环境整洁的劳动(陈洁,2003)。

生活自理能力是生活适应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个体最明显的社会行为之一。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大多数人尤其是中重度障
碍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落后于同龄普通人群,这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了困难和障碍(许艳秋,2006)。

鉴于此,越来越多的培智学校开始开发和实行以发展儿童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和教材,实施一种功能性的实用生活教育。

以往培智学校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训练主要采取班级整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常识、健康教育、劳动技能等课程向儿童宣传关于卫生、劳动、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等课程训练智障儿童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教学和训练使得一部分儿童掌握了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和技能,但由于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而班级体整体训练的方式只能面向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不利于每个个体的发展(王艳杰,2006)。

为解决班级授课带来的问题,一些教师尝试采用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训练,但这种分层的方法仍然面向一个层次的学生,而非针对个体,因此这种方法的训练效果仍然不理想。

随着特殊教育家倡导对每个个体的关注,也由于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个体差异逐渐增大,一些研究者(谭艳,2002;张友根,2004)开始提出和采用个别化教学方法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教学。

目前,这种教学在特殊教育领域应用广泛,但很多学校在制定、实施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存在脱离班级整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例如,许多特殊教师和学校在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较多考虑到某个个体的发展,较少考虑班级整体发展情况,这造成了个别化教学仅应用于少数教师重点关注的学生身上,而其他儿童,仍然接受班级集体教学的的形式,还有一些学校(李萍、姜丽萍、符丽燕、张琴辉,2007)将那些具有明显障碍的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这伤害了一些学生自尊和自信,且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

因此本研究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个别化教学为切入点,对如何以班级为背景进行个别化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智障学校个别化教学提供建议。

一、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智学校学生发展特点是实施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的前提
随着特殊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仅大多数智障学生都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大力推进,还有一部分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培智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包括一部分轻度智障儿童,还包括很多中度、重度智障儿童,另外,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自闭症、脑瘫学校,这类型的儿童也多就读于培智学校,由于每位学生之间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存在着差异,他们的自理能力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班级集体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对每位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也难以做到,因此,必须以班级整体为基础,在考虑班级整体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

(二)培智学校师资状况是实施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的现实基础
目前,培智学校师资力量较为缺乏。

许多学校常识、劳动技能、实践等课程的教师都是由语文、数学等教师兼任。

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学校难以对每个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教学,同时,教师兼任同一班级多门课程一方面使得教师更加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在不同课程中实施个别化教学,这为融合在班级整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条件。

(三)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具有积极影响
实施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种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

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参与者仅有一个学生和教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合作。

个别化教学中,学生仍在班级中学习,课堂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讨论和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

其次,这种个别化教学有利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紧凑、完整。

一些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安置在课堂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而多数时间仍进行整体教学,这种个别化教学流于形式,而且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而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则考虑每个学生特点,在整堂课中,设置各种环节,促进个体和整体共同发展。

鉴于此,以班级集体教学为基础,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培智学校的班额较小决定了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智障学生差异较大,因此,目前培智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12名左右,一些班级的人数甚至不足10个。

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师便可能在每堂课中考虑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特殊需求、兴趣爱好等,在教学中为每位同学选择学习材料与内容、设计活动和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培智学校的班额较小为在班级整体教学基础下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培智学校以发展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决定了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每位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会比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班级集体教学耗费更多教学时间。

目前,很多培智学校将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其教学、课程的核心。

他们设置了更多与生活自理发展直接相关的课程,例如,实践课、常识课、健康教育课、劳动技能课等,还对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中穿插了生活适应、自理能力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发展自理能力的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课程节数也较多。

这些发展趋势和现象让教师可以花费更多时间对不同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和操作
在以班级整体教学为基础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既为每个个体安排相应任务,又要保持教学的有序、完整。

例如,在训练儿童用餐能力的教学中,为A、B学生分别布置端饭菜的任务,而此时其他同学也需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相应任务,例如C学生擦座椅、D准备碗筷、E 准备盛饭,F准备盛菜等,用餐后,A、B收拾餐具,C清理桌椅,E打扫房间,F洗碗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在旁指导、调整、提供帮助等,促进
教学的进行。

其次,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合作。

由于师资的缺乏,目前,很多培智学校每门课程只有一名教师进行教学,教师独自一人完成每一堂课,并且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和需求,这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实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教学中需要发展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与合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等特征将学生分组或在每堂课中选择组长等协助教师管理学生、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教学。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穿衣服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已经会穿衣服的学生先穿好自己的衣服,再帮助能力差的同学穿;班级中有脑瘫儿童无法系扣子,就让他们将衣服套在身上,然后由已穿好的同学帮他系扣子等。

最后,教学目标、任务的设置应细致、准确。

在为每位儿童设置活动、游戏和作业时,应结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发展障碍等细致的进行。

例如,在进行穿衣服的教学中,对于某个个体,试图在一次课程中教会穿衣服非常困难,因此,在课程中,教师必须将穿衣服这件任务再进行细分,例如,脱大衣、脱T 恤、穿T恤、穿大衣(不扣扣子)、拉拉链、扣扣子等各个环节,并根据每个个体的发展确定个体的子任务等。

参考文献
1许艳秋.关于培智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构想.阜特教研,2006,11:41-43 2王艳杰.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中国特殊教育,2006,8:26-29
3徐明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视角.取自于中国北方特殊教育网,2004,6,17 4 李萍,姜丽萍,符丽燕,张琴辉. 智力障碍者家庭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7,11:70-72
5 戴玉敏.如何叙写IEP目标.向阳儿童发展中心12期培训资料,2007,4
6张海燕,张卫东.智力落后儿童适应能力的培养. 中国特殊教育,2005,9:34-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