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的主观性1

美的主观性1

美是主观的材料一:
我方认为,美是多元化的,从视觉的角度说,“美”是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事物;从听觉上说,“美”是让我们听了之后感到无比舒心和愉快,能牵动心弦的旋律;从味觉上说,“美食”更是没人可以抵抗得了的诱惑;而在每个人的心里更是有着不同的对“美”的向往:“上善若水”是美;“与人为善”是美;“见义勇为”是美;“执着坚定”也是美。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美是人情感活动所引起的精神愉悦,它需要感受于存在,而会于心灵。

所谓客观,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

所谓主观,是指,人的意识。

所以,我方观点认为,客观事物让人产生美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美。

因此,我方认为,美是主观的,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

第一,从美的来源来看,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入了人的主观想象和情感才会显得美。

美字怎么写的呢,上羊,下大,意为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

如果说,从没有人吃过肥壮的羊,那美的感受从何而来?美又从何而来?从美字的写法解释上,我们就能看出,美是因人的认识而存在的。

什么叫客观,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才叫客观。

所以说,因人的感情而出现的美是主观的。

第二,从对美的欣赏过程来说,美会因为人的客观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

如果说,美如宇宙的存在那般客观,不随着各种宇宙观的出现而有所改变,那我们会承认,美的确是客观的。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一个被对方辩友定义为客观美的事物摆在那里,不同人看了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譬如一件衣服,有人视为珍宝,有人却置之不理;譬如对美女的定义,唐朝崇尚丰满,当今社会却追求骨感。

对方辩友如何解释这么多对美的不同理解与追求呢?这是用客观定性的美解释不了的,所以说,美是主观的。

第三,从对美的价值体现来说,强调美是主观感受,更好地反应了人们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限制,如果连表述自己心中的美都要受束缚的话,那我们不是太悲哀了么?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充分的利用主观能动性,在对美的探索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代的百家争鸣,到现在独具一格的非主流文化,没有客观标准的束缚,没有明确的条件限制,自由的追求美,才能带给人们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美存在的价值在于丰富我们的生活,当它带给我们的是额外的负担的话,那还不如不追求美的好。

所以我方认为,美是主观的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从美的起源,美的欣赏在到美的价值体现过程,客观事物只是美产生的客观前提,美是因主观而产生,因主观而变化,因主观赋予而有价值的,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是主观的材料二: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物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性质的本身是不具备美丑的。

比如说火药,在用做烟花礼炮时,我们感叹那炫目多彩的光芒是多么的美好。

而当其被运用于战争中时,那令人窒息的火光热浪又是多么的丑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一种物质的一种客观属性,只有在人们主观意识的介入下,才能称之为“美”。

如果就说人们产生美感是因为感受到了事物“美的特性”的话,那我倒要问了,为什么那些又可以是美又可以是丑的性质就一定成了“美的特性”?美真的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吗。

然而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于毕加索的画不太理解却还说他美呢?这是因为,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而我们知道了,只是因为人主观上流传下
来了一种口碑影响了我们的主观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从来就没有一个人看过那幅画,它还有所谓的美丑吗?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东西我们不太感觉到它的美,但还是认为它隐隐约约的似乎还是有“美的特性”存在,这也是主观的想象活动造成的呀。

其实事物的各种物、化属性客观存在我们绝对赞同。

但是光是这些属性是不能导出更不能等同于美的。

古董这东西美吗?美。

它的工艺高明吗?不一定。

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出更精致更完善的物件来。

但是为什么那些古董就是无可替代的呢?其实,那些古物的工艺、质地、颜色啦等等都是其次的,只是当我们想到它透露出的是数百、千年前人类文化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并为之惊叹的时候,这些形状、质地、颜色才有了无可替代的特殊的美的意义。

其实美需要借助客观实在的形象来表达我们从不否认,与我们也不矛盾。

形象只是一种媒介,人从形式中抽取出内容并与自身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相共鸣才能产生美。

这样我们也能解释为什么美是多元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同一样东西却感到不同的美呢,这正是因为我们的主观上存在差异。

所以有的人过三峡时,看到的不是山,而是等待夫婿归来的女子;所以我们见到国旗时,才觉得它是最美的;所以我们见到壮丽黄河时,感受到的是母亲般的情怀……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美是主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