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原则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准则,它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和谐为基调,以塑造形象为目的,以政策和法律为准绳,以科学为指导。
第一节以事实为依据
一、事实是公共关系的基础
所谓事实,就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或者说是实际存在的事情。
1、先有事实,后有公共关系
2、以事实为基础符合党的思想路线
3、公共关系靠事实取得信誉
二、弄清构成事实的要素
“五何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1、事情是事实的实体和过程。
2、人物是事实的中心。
3、时间是事实发生的时间条件。
4、地点是事实发生的空间条件。
5、原因是引起事实发生的因素。
三、说真话不搞欺骗
公关工作人员要坦诚、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事实,据实报告。
1、向领导据实报告。
据实向领导汇报,从而反馈有用的信息
2、向公众据实报告
第二节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
公共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利益关系。
公共关系是组织和公众的关系,组织和公众发生联系的基础,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
是一种集体利益关系。
二、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2、党和政府、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3、商品经济要求等价交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实行互惠互利。
三、要为公众服务
为公众服务,给公众以看得见的好处,才能使公众信任你、支持你。
公众对组织的态度,从认识到行动有一个过程:认知→兴趣→记忆→信任→支持
第三节以和谐为基础
“人和”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公共关系要讲“人和”,以和谐作为基调,促进有爱、合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和谐是公共关系的基调
和谐——多方面配合得当、匀称、协调。
没有矛盾和冲突。
1、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基调。
3、和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基调。
二、和谐是友好合作的前提
和谐在哲学上讲就是平衡。
和谐是建立一种融洽的气氛。
和谐为基调,竞争不可少。
公关活动是在竞争中求得和谐,以和谐促进正当的竞争,使和谐和竞争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排斥。
三、公共关系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1、以和谐为基调协调内部关系
2、以和谐为基调协调外部关系
第四节以塑造形象为目的
所谓“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
一、塑造形象是公共关系的最高目标
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塑造组织形象,良好的形象主要体现在: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上面。
公关活动有许多目标,塑造形象是最高目标。
二、形象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可以吸引公众;形象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公共关系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职能
1、以事实为基础
2、以优质为条件
3、以行动为标志
第五节以政策和法律为准绳
一、政策和法律是公共关系的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对行为和活动规定的标准,由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构成。
习俗
道德
政策和法律
二、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应以政策和法律为准绳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准绳。
商家在广告宣传活动中,从不使用诋毁对说的言语,也不用打压对手的方式,就是法律法规作用的一种体现。
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一方面保障和维护公共关系的正当活动,另一方面也限制和制裁公共关系人员的不当活动。
三、按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公共关系应该是用关系而不枉法,讲交情而不损公,一切活动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1、懂得政策和法律
2、遵守政策和法律
3、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第六节以科学为指导
以科学为指导,首先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科学态度办事。
一、科学是真理的反映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分科的,是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公共关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
二、公共关系以科学为指导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公共关系以科学为指导,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指导两个方面:
宏观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
微观指导,以公共关系学为指导,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和方法,知道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
三、按科学态度办事
公共关系活动以科学为指导,按科学态度办事,主要应抓三个结合。
1、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2、科学和艺术相结合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