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差不多原则
一、以事实为基础
美国公共关系协会制定的公关职业标准中提到:“我们保证以真实、正确、公平,以及负责的态度服务群众”。
组织如实传播有利于组织本身、或社会大众的讯息,大概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利人或利己。
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假如讯息本身不利于组织,组织是否也应该实事求是的传播此讯息呢?如在产品推介活动中,既向顾客报告该产品的功能、优点和对顾客带来的好处,是否也要提醒顾客留意该产品的某些缺陷,为顾客提供防止该缺陷阻碍消费的建议?事实上如此,就比较容易赢得顾客的信任和认同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假如只报“喜”不报“忧”,反而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案例】
以大陆非典型肺炎 SARS病毒的传染为例,假如一开始不隐匿疫情,如实的公布病例数字,并提醒民众注意个人卫生适应。
卫生单位如此的做法,尽管有损颜面,但因为讯息公开反而会让民众有所警惕,民众明白如何防范病毒、如何爱护自己的情况下,疫情应该不至于蔓延扩大。
所幸有关单位后来采取实事求是的作法,让病例数字透明化、并采取一连串积极有效的防制措施,终于操纵住疫情、并取得了不错的“抗击非典”成绩。
公共关系更忌讳的是,组织为了争取公众的好感或产品的销路,竟不惜以虚假伪造的讯息欺瞒公众(例如许多保健品厂家为了提高销售量,产品标识不实的成分或夸大治疗的效果),甚至制造假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或同情(例如某商家为了吸引人潮,对外宣传举办特价优惠或超值赠品的促销活动,但是当消费者满怀希望前来「享受优惠」时,却发觉优惠或赠品是限量发行,而且早差不多被抢购一空)。
如此的做法或许能够得逞于一时,但终究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当公众察觉组织的欺骗行为时,不仅组织的形象毁于一旦,再也无法取信于公众;更可能因为诈欺行为而吃上官司。
这如同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行径,公关人员千万不能够身试法,或昧于客户的要求,而做出这种损人损己的愚昧行为。
公众有“知”的权利和欲望。
公关人员应充分掌握受众这种知晓心理需求,供给受众想要明白的讯息。
问题是,什么样的讯息是受众想要知晓的?以空难事件为例,出事缘故、伤亡数字、
伤亡名单、航班机型、航空公司过去的飞航纪录等,可能差不多上媒体和公众想要了解的讯息,航空公司应尽快掌握这些讯息,并提供给社会大众。
假如航空公司无法尽速提供这些讯息,专门可能会让公众产生:“组织看起来无法掌握情况、组织大概没有能力处理危机”的印象和认知。
从而使组织的形象受损,并由于公众对组织产生信任危机,导致组织在后续的沟通中,陷于不利的位置。
更值得注意的是,灾难意外事故发生时,组织除了应该尽速、如实提供相关讯息外,更应该告知公众一些避难、或防护自身安全的行动准则或须知。
如此的讯信息提供,充分展现组织关怀受众、站在受众立场设想的诚意和体贴,将有助于公众对组织产生认同和信任。
总之,“老实”原则强调组织不应该讲谎、不应该欺瞒的揭露公众想要明白的讯息。
然而老实并不意味“知无不言或言无不尽”,当真有难言之隐或基于某些缘故无法讲明情境时,组织应该讲明理由,并承诺一经证实或得知进一歩讯息之时,立即对外交代或讲明。
相对的,组织也不应该一味的以业务机密为由,不愿对外透露任何有关讯息。
组织应以开放、老实的作风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谅解,从而建立组织可信赖、易接近、好交往的形象。
二、以“公众”研究为依据
公关从业人员在缺乏时刻和资源的情况下,经常会以不完整、不深入或不正确的讯息,作为拟定公关打算的基础或来源。
如此的情况无异于“瞎子摸象”,就算公关打算做的再完美、再有创意,关于沟通工作可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没有“对症下药”,就算有再好的药,也无法治愈病症。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公关策划人员难道不做任何讯息的收集或调查,完全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来推论受众的方法或感受,而据以作为公关策划的依据。
这种“想因此、差不多、看起来确实是如此”的心理,是导致公关失败的最要紧因素。
因此全面、客观地收集正确的讯息、分析这些讯息,进而找出真正的问题或需求,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成功地完成公关的任务或目标。
??
[案例1]
某地居民抗争火葬场的设置
再以某地居民抗争火葬场的设置为例,当地政府以主观的方法,推断居民是因为噪音的干扰、和想从抗争中争取若干补助金而抗争。
因此,政府有关单位以加装隔音墙措施、和提供居民水电费补助,做为沟通的筹码。
结果是居民的抗争更加激烈,最后火葬场无疾而终。
什么缘故?
经事后调查了解才发觉,居民抗争的真正缘故是:怕地价或房价因为火葬场的设置而大幅贬值。
[案例评解]
由于政府单位没有深入了解真正缘故,所提解决方案全然不是居民所关切的需求,因此沟通因此失败。
假如政府相关单位在规划或沟通之前,能够先行了解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再依据这些需求考虑解决方案,相信沟通的效果必定会有所不同。
[案例2]
从职员培训看东京迪斯尼的公关意识
——东京迪斯尼乐园如何进行职员培训?
世界上有6个专门大的迪斯尼乐园,在美国的佛州和加州这两个迪斯尼营业都有一段历史了,并制造了专门好的业绩。
只是全世界开的最成功的、生意最好的,却是日本东京迪斯尼。
美国加州迪斯尼斯营业了25年,才有2亿人参观;东京迪斯尼,最高记录一年能够达到1,700万人参观。
研究那个案例,看看东京迪斯尼是如何吸引回头客的。
最重要的一点,确实是以公众研究为依据。
开酒店或经营乐园,并不是希望客人只来一次。
假现在天一对夫妇带小孩逛乐园,这小孩长大了以后会再来吗?他会带他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再来吗?今后他又生了小孩,他的小小孩又会再来吗?假如回答是确信的,这才叫做引客回头。
住酒店也是同样的道理,专门少有酒店去注意到一名客人会可不能来第二次和第三次,因此只强调让客人来住店,却没有想到引客回头。
因此,东京迪斯尼要让老客户回头,就得在那个问题上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