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高二生物8月线上考试试题(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 如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a可能是胰岛素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可以接收任何信号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能是胰岛素,C正确;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受体,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能接受特定的信号分子,D错误。

【点睛】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 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学生通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来判定细胞结构的能力,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核膜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上还分布有很多核孔,外面连接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详解】①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其中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相似,①为叶绿体;②所示结构具有单层膜,可能是细胞膜、液泡膜、溶酶体膜等单层膜结构;③所示结构具有双层膜,且内膜向内折叠凹陷形成嵴,③为线粒体;④所示结构上有核孔,一般在模式图上表现为一种不连续的膜结构,其外侧分布有核糖体,④为核膜;故选D。

3. 下图是几种细胞器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B. 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内②的含量较多C. ③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D. ④普遍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答案】D【解析】①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③是内质网,增大细胞的膜面积,④是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代谢旺盛,需要能量多,因此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①线粒体,A正确。

②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B正确。

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C正确。

④是中心体,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4. 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C.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D.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答案】C【解析】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

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

5. “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的蛋白质,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A. 内质网B. 高尔基体C. 核糖体D. 溶酶体【答案】A【解析】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详解】A 、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A 正确;B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B 错误;C 、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C 错误;D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 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以“分子伴侣”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能对选项进行初步的判断,再结合题干信息“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判断分子伴侣主要存在部位。

6.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 和RNA 两类核酸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 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 项错误;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大量的DNA 和少量的RNA ,B 项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C 项错误;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合成ATP ,D 项错误。

7. 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C.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D. 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答案】C【解析】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因此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D正确。

【点睛】注意:植物细胞由于外面有细胞壁保护,所以即便将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不会吸收涨破。

8. 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详解】分析图可知: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B. 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C. 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的D.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运输方式运输方向运输特点实例胞吞细胞外→细胞内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胞吐细胞内→细胞外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详解】A.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正确;B.胞吞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ATP为之提供能量,B正确;C.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C错误;D.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关键:胞吞和胞吐的区别——运输方向;共性——耗能和不需载体;依据——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主动运输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被动运输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吸水: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

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

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

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 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乙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速度比甲组表皮细胞快,因此渗透量大。

故选C。

11. 20世纪8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Altman)和切凯(Cech)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并由此获得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B. 某些RNA虽具有催化功能但不能叫做酶C. RNA催化功能的发现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D. 所有酶都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知,美国生物学家奥特曼和切赫研究和发现了RNA的催化功能,说明RNA也可以作为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