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吴雪菊
【内容简析】
《渔歌子》是小学四年级下册23课的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波,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虽然在本学期第一单元已接触过词,但对词的特点还没深入了解,因此教师还应在学词之前介绍词的特点。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体会意境从而理解词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他们对作者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了解甚少,因此,深层次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课前让学生查阅作者张志和的资料,以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词,
进一步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新课前,教师介绍有关词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很好的完成学习。

教学中,指导学生先自学,对照注释理解词意,不懂的向同学、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提的问题予以点拨。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2)通过诵读、解读、悟读,理解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词所描写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先自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中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朗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积累的好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词的内容,理解词的意思。

难点:想象词中描写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体会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示江南图)师导:同学们,瞧,这草青青,水蓝蓝,杏花春雨,如诗如画的江南,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她,夸赞江南的美。

此时此刻,你最想吟诵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忆江南》,全班齐诵
2.师:是呀,不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忆江南》家喻户晓,传诵至今,而另外一首写江南的词,不仅在国内传诵,还流传到古代日本,成为日本词学的经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渔歌子》。

【出示题目《渔歌子》】(板书:渔歌子,齐读。

子,在这里读三声)
3.师:前面我们对词已有初步的了解,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词吗?(学生介绍)【教师出示有关词的资料】
4.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预设学回答:词牌名)【出示有关词牌名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预设生答:忆江南天净沙卜算子浣溪沙……)【出示课件】
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品味《渔歌子》首词,首先我们看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张志和)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作者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指名介绍)
2.师补充。

【出示课件】
3.师:请同学们按要求,4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词。

【出示课件】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塞鹭箬笠蓑。

(2)理解:斜风桃花流水须归
(3)有感情地朗读词。

(4)对照注释,字词典,理解词义。

(5)读《渔歌子》你有什么感觉?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
西塞.(sài )山白鹭.(lù)箬笠
..( ruò lì)蓑.(suō)衣
(指名读,正音,齐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词。

(1)指名读词。

(2)【播放课件】听范读,学生画出节奏。

(3)出示词的节奏,学生自己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
(4)全班齐读。

3.理解词语。

(1)师: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我们看看下面这些词语在词中意思。

【出示课件】
斜风:微风。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归,回家,回去。

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逐一出示,学生回答,教师予以归纳)
(2)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学生齐读注释,教师逐一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词语。


4.理解词的意思。

(1)【出示课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①学生齐读。

②师: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答)
③【出示课件】归纳:
时间: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

地点:西塞山前。

④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⑤【出示课件】归纳: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⑥这两句词,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谈谈感受。

师过渡: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

(2)【出示课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指名读。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生发言)
③【出示课件】归纳: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④从这几句词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生回答:悠闲自得,师板书。


四、回归整体,形成画面。

1.整首词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板书。


西塞山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不须归: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
2.这样如诗如画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生自由发言)
生发言后【出示课件】: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着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3.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小结: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这一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5.词中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能找出来吗?(白青绿)【出示课件】
6.师:是呀,这一切多么美!这首词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语言描绘的山水画,我们再听听这首歌,一起记住这首词。

【播放课件】(学生听歌曲《渔歌子》,试着背诵。


五、课外延伸
把词中的景象画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

2.把词中的景象画出来。

【板书设计】
西塞山白鹭
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不须归:热爱大自然 (悠闲自在) 斜风细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