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城市规划探究分析报告
地区规划制度
有点多……-________-''
1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制度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行政区域的关系一直是这一制度中的中心问题。
行政区域: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并设立相应国家机关的区域。 与中国行政划分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类似,日本的行政划分是都道府县。
全国分为:“一都一道二沿革 城市规划法
1938年新法
城市规划内容
法制体系
其他法规体系
1. 历史沿革 7~10世纪 1919年 日本京城依照了中国都城的方格网和里 坊制。 日本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引入了 规划范围、分区制度、土地调整等规划 措施,在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中设置了 城市规划机构。 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遭到严重破坏 ,颁布了震后重建的特别规划法。 初步形成了日本的城市规划 体制。
更 高 层 面 的 法 律
相 关 法
城市规划法内容、专项法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中央政府的职能
规划决定的主体
行政体系
地方政府的职能 城市规划行政程序
审议会议流程程序
日本的政府行政机构: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和区市町村三级政府 中央政府
规划主管部门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城 市 局
设 城 城 城道区 公 总 市 市 市路划 园 务 政 规 改 整 绿 策 划 建 理 地 与 减 个 灾 直 属 科 7
制定政策 组织法规的修订 对法规界 定解释 (颁布法 令) 设置了公共开 发公司直接参 于基础设施建 设和城市开发 计划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采用补助金推 动建设活动
中央政府基本上不具有具体规划的决定权
中央政府所做事务举例:
规划的主体
地方政府提供的规划方案需要中央的建设大臣审批内容: (l) 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 (2)指定地区(大部分25 万或25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的土地使用区划; (3)大型公共设施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计划。
土地使用规划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城市开发计划
土地使用规划
地域划分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分区制度
发展政策制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策略,不 具有直接管制开发活动的法律效力,但作 为制定管制规定的依据。
街区规划
每个层面的土地使用规划都包括发展政策和土地使用管制规定二个部分。
城市规划区的发展政策制定未来10一 20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施 策略,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分布、土地使用配置、城市开发、交 通 体系、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和城市防灾方面。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建成区以及周边的农业和森林区域。因此,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往往是城市建成区的4一5倍。
不同的规划目标和机能要求划定各种特殊机能地区。
特殊用途地区
日本基本城市用地及其规制 特别机能地区
4、 促进地区制度
①市区再开发促进地区;
促进地区分为三种
②土地整理促进地区;
③居住用地整理促进地区。
促进地区制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被指定的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若超过指定的年限(第 ①种地区5年;第②、③种地区2年),民间还不能完成规划目标时,市政府或有关官方机 构将实施这些规划、该制度对保证城市设施的平衡发展、解决城市建设的难题等方面起了很 好的作用。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小组成员:马伯、刘秋鸣、安薇如、石美施 指导老师:周恺、沈瑶
说到日本……
说到日本城市……
今天,我们来讲日本城市规划体系~(*゜ロ゜)ノ
目录
1、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法制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2、日本规划体系的特点 土地区划整理 群众参与 3、熊本市的例子----城市规划的流程
1.地域划分
城市化促进区
包括现状的建成区未来10年内将要优 先发展的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 政府投资将会集中在这类地区,区内农 田可以转变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受到 土地使用区划的管制。
!
3、 土地使用规制、制度 日本城市规划法把土地使用性质分为三大类:居住、工业和商业,并对不同用地内的 建筑作了明确的限制.但关于建筑形态的有关规定,如容积率、高度限制、占地率等都不载 于城市规划法中,而记入建筑基本法。
上述三大类地区之外,还可根据具体地区的不同功能要求划定特殊使用性质的地区;很据
2、1968年新法
在60年代,日本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潮时期,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如许多城市 化地区缺乏最低水准的基础设施、工业和居住用地混杂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 挤影响到城市的运作效能。为此,1968年的城市规划法为新的规划体制提供了法律基
础。
具体变化!
(1)明确划分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并实行开发许可制度,以阻止城市 无序蔓延;
中 央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做 决 定 的 内 容
城市规划的行政程序
审议程序
城市规划行政程序其实就是城市规划的主体(中央和地方)通过怎样形式 行政权力的过程。
议会
(中央和地方议会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来影 响城市规划的。)
行政运作方式
审议会
(规划审议则由规划委员会 主持, 议会并不直接参与, 尽 管有些议员可能会成为规划 委员会的成员)
特别之处!
引入了各种类型的街区规划,作为土地使用区划的细化和补充,以增强地区发展的整体 性和独特性。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法的中心之一是规定城市规划的内容。 将内容按其构成分成八个部分。
城市规划内容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制度
计划发展地区和抑制发展地区制度
土地使用规制、制度
促进地区制度
城市设施制度
市区开发实施规划制度
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和市町村)
规划的主体
都道府县政府负责具有区域影响的规划事务, 包括城市规划区中城市化促 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25 万或25 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土地使用区划等。
区市町村政府负责与市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划事务, 包括2 5 万人口以下城市 的土地使用区划和各个城市的地区规划, 跨越行政范围的规划事务则由上级政府 进行协调。
审议程序
在现行城市规划审批程序中, 城市规划的信息公开和市民参与被摆在了较为重要的 位置。城市规划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 在地方政府批准一项规划之前,要公开告示 并使公众有机会参与评议, 公众意见以书面形式呈交给地方政府。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规划编制者即可采取公共听政会、说明会等形式,广 泛听取市民意见或向市民介绍规划的内容。但该类听政会、说明会的召开与否由规 划编制者决定, 不属法定的必要条件。 城市规划方案编制完成------编制者必须将其公之于众, 并提供为期2 周的公共阅 览时间。一般市民如有意见, 可在规划方案的阅览期内, 向规划方案编制者提交意见 书。该意见书的要点随同规划方案一起提交给城市规划地方审议会( 规划编制者为 都道府县知事时) 或都道府县知事( 规划编制者为市叮村时) 。
运作体系
日本的土地规划体系
……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基本规划 国土利用规划 国土综合开发规划
明确国土资源开 发、利用、保护 的总体要求和工 业化、城镇化、 生态环境保护的 重大举措. 制定国土资源利 用的基本方针、 用地数量、布局 方向和实施举措 的纲要性规划。 以国土利用规划 为依据,在行政 辖区内明确 “城市区”、 “农业区”、 “森林区”、 “自然公园区”、 “自然保护区” 5类基本功能地域, 并提出不同功能 地域内各自的发 展目标、空间布 局和相应的土地 管制要求。 用以处理、组织 城市结构,提供 和改善公共设施 及有效地利用土 地,以便使各种 城市活动能够象 一个系统一样有 效地运行的计 划.
3、专项法
1.与土地使用区划有关的 (如建筑标准法、港口法、城市化促进地域内的保留农田法); 2.与城市开发计划有关的 (如土地调整法、新居住区发展法、城市更新法、大都会地区住宅用地供给的 特别措施法); 3.与城市设施有关的 (如道路法、有轨电车法、河道法、城市公园法、污水设施法、停车泊位法)。
总结:以城市规划法为中心的法规系统
7. 预留开发用地制度
该制度是在大规模开发项目的种类、名称、开发者、区域等基本事项已经明确之后,才 划定预留开发用地,在实施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管理土地使用和买卖,不致给未来的开 发带来不便。
8. 地区规划制度 地区规划制度是一种制度化了的详细规划。
其它有关法律
1、更高层面的法律 2、相关法
包括促进农业地区发展法、 森林法和土地征用法等; 城市规划法作为主干法 包括国土发展综合法、 国土利用规划法和国 家主干高速公路建设 法等;
!具体法律规定
1919年城市规划法曾规定“不一定与城市管辖范围一致”。 1933年的修正又改成了“原则上与市的行政区域一致”。
1968年城市规划法又改为“不拘于行政区域,应以实质上的城市区域为单位”,“划 定为一个规划单位的城市,通常应该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包含作为核心的中心区的城市规 划区域” 。另外,虽然没有中心市区,但必须有计划地开发的区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 城市规划单位”。
地方政府规划职能:
负责组织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规划部门 负责对单体建筑进行审批的建筑审批部门 以及直接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开发项目的建设部门
规划的主体
地方职能
例子:东京都
城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城市的基本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 并负责建筑审 批工作。 建设局------都道、桥梁的建设管理, 河流、公园绿地的建设以及城市改建, 土地区划整理 等城市开发项口的实施 其他住宅局、交通局等-----诸如公共住宅、公共交通等专项建设和经营。
这个很重要!!!\(≧Д≦)<
2、 计划发展地区和抑制发展地区制度
可以看作是长期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过程或手段。
规划范围内的未建成区域分为“10年内有计划地优先发展的地区(计划发展地 区)”和“尽量抑制其发展的地区(抑制发展地区)”.这样,城市规划范围内的 土地就被分成了建成区和计划发展地区、抑制发展地区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