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长安城市规划中的模数制及其对日本城市的影响

隋唐长安城市规划中的模数制及其对日本城市的影响

建筑历史隋唐长安城市规划中的模数制及其对日本城市的影响MODULUSINTHEPLANNINGOFCHANG’ANANDITSINFLUENCEONHEIJO(NARA),NAGAOKA,ANDHEIAN王才强/HengChyeKiang摘要在东亚,:城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中国城市经历了重大变革和细微的演变,这些变化有时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某些时候是由于统治者的意愿或是受到规划者个人智慧的影响。

本文从都城长安的城市布置,推测出隋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型。

建于新纪元开端的长安城,折衷都城规划的两大传统,以模数制为基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城市模式,并以之来回应新王朝的勃勃雄心,它的规划深刻影响了东亚城市的演化,八世纪日本的平城(奈良),〔1〕长冈和平安,以及渤海帝国的五都,皆以其为范本。

概况有着300余年辉煌历史的长安始建于582年的隋代,当时隋文帝决定修建新都来为他统一中国的伟业做准备。

基址选在渭河以南10km处,东有产河和灞河,西有沣河,地势由南到西北坡向渭河,6条小山脉绵延其中(附图1)实际规划皆出自宇文恺之手。

,城市建设始于582年的宫城建设,隋文帝以他的号——“大兴王〔2〕来命名这座城市,” 史称大兴城。

长9.712km、宽8.652km,占地约84.1km2(32.5平方英里)的大兴城,其规模是史无前例的。

构建这个史无前例的都城,体现了隋炀帝欲再次统一中国的政治宏图,长安将成为整个中国和君王德政的象征。

正如亚瑟?莱特(ArthurWright)所言,隋炀帝登基的背景使得他制定“意识形态方面的措施,反映了〔3〕其渴望稳定和过于急切地确立其统治的愿望…”着,概述〔5〕城墙内齐整的网格平面,将城市划分为明确的功能区。

首先是城市的12座城门,每面城墙上3座〔6〕网格。

由14条纬向(东-西)和11条经向(北-南)大街构成,将城市分成以轴线对称的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坊里。

通向城门的三条南北和三条东西大街为主街,通常称作“六街”其中以通向城南主要大门——明德门的朱雀大,街最为重要。

城北部中心的宫城和皇城,占全城面积的九分之一。

宫城面宽2820.3m,进深1492.1m,共4.21km2,内有许多供皇帝朝政和居住的宫殿南部有同面宽而进深为;220m的皇家广场,将其与皇城分开南面的皇城亦同面;宽,进深为1843.6m,共5.2km2,皇城内为帝国行政中心,有文武群臣衙署,禁军总部等,皇帝在此处的太庙〔7〕和太社祭祖祭社。

Abstract: UrbanplanninghasalongtraditioninChina.EarlyChinesecitiescouldbeformallycategorisedintothreelineages;themostimportantlineageisprescribedbytheclassicalcanonKaogongji.Thismodelremainedthemostimportantandinfluentialofthethree.CapitalcitiesaftertheSongperiodconformedtoitsprescriptions.MingandQingperiodBeijing,forinstance,belongedtothismodel.ThesecondofthethreelineageswasseenmostcommonlyinearlycitiesinnorthernChinapriortothe6thcentury.YechengandNorthernWeiLuoyangareexamplesofsuchcities.ThethirdlineagepracticallydisappearedaftertheWarringStatesPeriod.Thefirsttimethetraditionsofthefirsttwolineageswerecombined,asfarasIcanascertain,happenedintheplanningofSui-TangChang’anduringthelate6thcentury.ThisgaverisetoaplanthatbecameaparadigmafterwhichmanyEastAsiancapitalsweremodelled.ThiscombinationthoughinitiatedintheplanofChang’ansawitsultimateapplicationintheplansofeighthcenturyHeijo(Nara),NagaokaandHeian.ThispaperintroducesthetwotraditionsinvolvedandshowsthepossibleplansresultingfrompermutationsofthetwotraditionsandhowoneofthepermutationsgaverisetotheplansforthethreecapitalsofHeijo,NagaokaandHeian.关键词:隋唐长安,模数制,长冈京,平安京,平城京Key words: Sui-TangperiodChang’an,Modularplanning,Nagaoka,Heian,Heijo意以具有象征性和注重礼仪的活动,以强化其统治的合法化。

当618年唐太祖夺权而建立唐朝时,他继续定大兴城为国都,并将其更名为长安(在以后的论述中,均以唐长安来统称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此后城市基本没有。

改、扩建,因为它的规模足以满足人口增长和唐朝扩张〔4〕的需要。

除634年在城东北角加建一处宫城大明宫外,城市其他部分为封闭的108个居住坊和两大市。

坊的大小从1100X800m到580X530m不等,大的坊由连接四个坊门的两条大街分隔。

商业交易仅被允许于每日的特定几个小时在城堡似的东、西二市中进行,二市对称坐落于皇城南端中轴线的两侧,各占地两坊。

城南有两大园囿——乐游园和芙蓉园。

占据城市南角的庞大的芙蓉园,由花园和湖面组成,园内驰名的曲江池占地两坊多(约1.44km2)一直延伸到城池以外。

附图2),(城市保持在隋代所建的城墙范围内。

作者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002-11-11:1建筑历史/ARCHITECTURALHISTORY101长安的创意从以上的描述,可以想像长安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

和许多其他中国城市相同,它也是由网状平面构成的,被分为明显的城区或里坊。

现代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特点:14条东西向与11条南北向的街道所形成的棋盘布局,将城市划分成轴线对称的平面,理论上的130坊。

北部中心的宫城和皇城,占地16坊,西二市各占两坊,东、城东南角的曲江池及相临的园林,至少占地两坊,剩余的108坊为居住用途,两旁植树的宽街将这些坊分隔开来。

这样的城市布局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此之前的中国城市从未有过类似的平面或如此广阔的布局。

1位于渭河流域的长安2长安图介绍了隋长安建立的背景、其独特的布局和庞大的尺度以后,我们需进一步探讨这样的城市是如何产生和设计的,了解宇文恺在受命设计这史无前例的巨大城市时,是如何进行构思的。

隋文帝打算定都大兴城时,已准备统一中国。

他所需要的是一个能体现其雄心,并与其所设想的新帝国〔8〕相称的国都。

宇文恺新城市的创意,必须体现新王这一经典论述,描绘了一种正统的、将宫殿置于城市中心的都城规划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君王的中央地位;而另一种将宫殿及其附属部分置于城市北部的规划模式,对于北方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三国的邺城,北魏的洛阳〔9〕我们需要设想的是,。

宇文恺在研究了隋以前的大都市规划后,是如何着手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宏伟城市,并赋予其满足帝王需要的政治含义。

以下假设有助于了解此过程为了寻找一种能满:足临将迫近的大一统所需要的模式,宇文恺必须首先折衷都城规划的两大传统——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地域统一的象征〔10〕。

朝的雄心,成为其政治象征。

当他在规划长安时,必定已了解隋以前漫长的城市规划传统,熟稔经典的他,一定知道《考工记》的有关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 102世界建筑200301我们首先重构《考工记》所记载的布局,以了解第一种传统。

井田制是最基本的分割土地的方法。

每单元为八家共有的边长一里的方地,即均分为九块的九宫方地,每块方地的边长为100步,中心方地为公井。

同理,我们可以构筑一个边长为9里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结构C将包括如井田制中所描述的81个基本单元(附图3),即这个图形以9个为一组的方式组合起基本单元,这样一来,这个图形就有可能产生8或10条经纬向的街道,这取觉于是否计算沿边的街道(通常为靠城墙的街道)为符合。

《考工记》中记载的九经九纬,这一图形不得不作出如附图4所示的调整(附图4中主城门均布置在南北和东西主轴线上)第一种情况C1,。

中部经纬双向各分为两行两列,靠城边的街道需计数,以达到九条街道;第二种情况C2,将中间部分为四行四列,靠城边的街道不计数。

两种情况下,每边都是与记载相符的三门,历史上有可验证C1和C2布局的实际例子,其中C2占多数。

3基本单元结构C当代乡土/ARCHITECTURALHISTORYCULAR建筑历史/CONTEMPORARYVERNA103为了折衷《考工记》宫殿居中与宫殿居北的两种不同传统,在此推测,宇文恺可能按照C3图例(附图4)所示,将中心方块连同两侧的方块一起北移。

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将中间行向北推移,而保持其他部分的完整,是直观而且合乎逻辑的,然而,古代中国人能否如此推理呢?有关研究显示,同样的思维方式在古代兵法实践中普遍存在。

太公阵法和李靖的六花阵都基于九宫图,配置转化很灵活〔11〕(附图5)这。

种前后灵活变换以及中部的移动,可见于记载了唐太〔12宗和李靖(571-649)〕的关于曹操战略的论对中:示范了隋代人可以理解的规整图形的布局转换,产生C3配置以折衷都城规划的两大传统后,下面介绍另三种假设,以解释唐长安的首次规划,并着重剖析平城,长冈和平安的规划。

首先,我认为古代中国“方” 或者说“四边直角图形” 的观念包括正方和长方两种。

长方被认做“方” 或,不规则形被视为规整方形的现象,可在许多城市的实例中得以证实,所以,古代中国和日本城市长方的形状,与《考工记》所说“方九里” 并不矛盾。

其次,关于九经九纬(即南北和东西双向各九条街道)的重要性,及其在都城规划中的不变性。

九为数之极,代表了君王的尊严和权力,在强调双向街道的“九经九纬” 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