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地震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第二章 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2020/8/15
1
A
1.地震造成的人自伤亡的最主耍原因是(
)。
A.各娄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开裂 D.火灾
2.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
A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2020/8/15
2
C
3.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室自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E(1 u)
(1 u)(1 2u)
E——介质的弹性模量; μ——介质的泊松比; ρ——介质的密度。
14
横波(S〕:介质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剪 切波,周期较长,波速较慢,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 的运动。地震发生时达到的时间将比纵波慢,因此横波也称 为次波、S波、剪切波、畸变波和等体积波。
7
第一节 概述 一、地震分类
构造地地震
3%
按成因分类
诱发地震
2020/8/15
8
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0<70 km大陆地震多属此类,占73%,30km以 内更多
中源地震:70~300 km占23%
深源地震:>300 km 占4%,最深达720km
2020/8/15
9
按震级大小分
vs
E
2(1 u)
G
G——介质的剪切弹性模量; μ——介质的泊松比; ρ——介质的密度。
2020/8/15
15
vs 1 2u v p 2 2u
由于介质的泊松比μ=0~0.5,因此 总是小于1,横波的波速总是小于纵波的波 速,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区域的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 晃。
累积应变能有限,目前最大M为9.0级。
2020/8/15
21
8.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 条件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M,但有不同 I 。震中烈度用I0表示。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表岩土越软弱,地震烈度越大。 浅源地震(据152次大震统计)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若以地震烈度 6 度为轻微以上破坏性标准,我国 约 575万平方公里属于轻微以上破坏区,其中,宁夏、 兰州、海口、北京、太原、大同、西安、昆明、天津、 呼市、汕头位于 8 度区。
2020/8/15
12
二、基本概念
1、震源:地震发源地(能量E、深度H) 2、震中 3、震中距 4、震源深度 5、震中区、极震区 6、地震波
2020/8/15
10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几百万次地 震,人们能感觉到的仅占1%左右,7级以上 强烈破坏性的灾害性地震每年多则二十几次 ,少则三、五次。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南亚两个地 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活动的国家。
2020/8/15
11
在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录地震近万次, 其中上世纪以来破坏性地震达 6000多次;据1200~ 1989年资料统计,7级地震 147 次,8级及其以上巨 大地震共 19 次。建国以来发生≥7级的地震 12 次。 我国地震分布以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和台湾 省区破坏性地震最多。其中台湾尤甚,大震多,频度 高;新疆和西藏次之。
2020/8/15
16
(2)面波
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瑞雷波 (R):介质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椭圆运动 。
2020/8/15
17
乐夫波 (R):介质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 动。
2020/8/15
18
面波是经过地层界面的多次反射、折射形成的次生波。面波的周期长,振幅大,衰 减慢,所以在地震发生时,面波往往最后达到,而且面波传播的距离远。面波对建 筑物的影响最大。利用纵波、横波和面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大致确定震源的距 离。
A.尽快拯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拯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拯出来,尽快输氧
4.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D径
2020/8/15
3
BCD 5.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ABCD
2020/8/15
6
×
×
1.地震后抢救受伤人自应当先救远,后救近。( )
2.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
3.已经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

2020/8/15
地方避险,有(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目 D.墙角
6.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耍做的是( )。
A.切断水源 B.切断燃气源 BC
C.切断电源 D.关好门窗
2020/8/15
4
7.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
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自,防震包所装物日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
M=0.68I0+0.98
2020/8/15
22
烈度是估算灾情,进行区划,抗震设计的直接依据。 震害大小取决于地震破坏力和地物本身抗震性两方面,烈度 划分以两方面作为标准。目前全世界均是以一次地震造成一 个地区的宏观震害(如房屋倒塌程度等),同时引入地震加 速度等物理指标作为参考,划分烈度。 国际上有数十种划分标准,我国是国家地震局制定的标准, 根据一个地区某一地震及代表性地质条件(一般二类土层) 建筑破坏情况划分烈度。根据:人的感觉,房屋及器物地物 震害程度,加速度和速度(参考)。
2020/8/15
13
(1)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根据其介质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不同分类
纵波(P):介质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相同,压 缩波,周期较短,波速较快,振幅较小,在地面上引起上下 颠簸运动。地震发生时往往最先达到,因此也称为初波、P 波、压缩波或拉压波。
2020/8/15
vp
2020/8/15
19
2020/8/15
20
7.地震震级
面波震级 体波震级 理氏震级
M=lgA(△)-lgA0(△)
A——特定震级的地震记录的最大振幅; A0——标准地震在同一震中距上的最大振幅
能量E(J)与震级(M)关系 :
lgE=11.8+1.5M
E.单位为焦耳
理论上M无上限,实际上,因地壳岩石强度有限,即
ABD
般必须存放的物日应该有(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自救药物
8.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
ABD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2020/8/15
5
9.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