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瘢痕
•
4、磨疤手术,原理是将凹凸疤痕的表皮磨平,再经过伤口愈合的过程,重新长出 新的表皮,令疤痕变得模糊而改善其外观。磨疤手术分深浅,浅层磨疤伤口复原快, 副作用小,要多次治疗才有效果。深层磨疤适用于改善较深的疤痕,采用高速转动的 金属刷或钻石磨,将疤痕磨平,但伤口复原需要很长时间,可能会有数个月的疤痕泛 红和色素沉着,所以进行之前要有心理准备。
2、待痂皮脱落后,可以使用抗疤痕的药物,有很多种类,但一 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膏,而不是有些患者拿给我看的一些只有 夸张效果的广告产品。外用药膏涂在疤痕处,可以达到保湿软化、止 痒、消炎褪红、淡化色素的轻微疗效,并不能真正除疤,而且对陈旧 性的疤痕无效。
•
•
3、使用硅凝胶贴除疤。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创面的疤痕增 生,促使愈合后创面软化以至平坦,降低色素沉着,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每天24小时 敷贴,可用清水加洗洁精冲洗干净,阴干后可反复使用。但是,只是针对刚愈合的伤 口,鼓励连续使用半年以上,有文献报道,疗效可以高达65%-85%。原理还不太清楚, 大体如下:硅胶膜可以起到软化角质的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疤痕形成过 程中对毛细胞血管的需求,抑制毛细胞血管的再生,也就减少了胶原的沉积。同时, 缓慢释放的硅凝胶油产生生物学效应,软化瘢痕。
•
• •
•
• 海带绿豆汤: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 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各 药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食用。每日 1剂, 连用30日。适用于防治痤疮。
• 醋姜木瓜:陈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 克。将3味共放入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 木瓜、生姜食之。每日1剂,早晚2次吃完。连用 7日。对脾胃痰温所致的痤疮有效。
•
• 果菜绿豆饮:取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柠 檬、苹果、绿豆各适量。先将绿豆煮30 分钟,滤 其汁;将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苹果分别 洗净切段或块,搅汁,调入绿豆汁,滴入柠檬汁, 加蜂蜜调味饮用。每日1~2次。有清热解毒,防 治粉刺功效。
• 绿豆薏苡仁防痤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克, 山楂10克,洗净,加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 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 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有预防 长粉刺和青春疙瘩作用。
• •
瘢痕的食疗 明显的瘢痕是由于瘢痕是凹陷,突出,肥粗,泛红或是有色素沉着。尤 其在身体外露的部位如身臂或面上的难看的瘢痕,会令患者丧失自信,影响 正常的社交活动。 严重的瘢痕更会有收缩的现象,如果瘢痕又处于关节位置或要常常活动 的部位如口唇和眼皮,便会引致功能障碍,令受影响的部位不能正常活动, 例如不能伸直手指或合上眼皮等。 某些瘢痕会演变成增生性的瘢痕或瘢瘤,既又痒又痛,而且会像肿瘤般 局部增大及扩散。 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 3小时 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 10克~15 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 简易的去疤痕方法 • 当创面已经愈合,什么时间,该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最 难讲清楚,因为疤痕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能把一些常用 的方法,做个简单的归纳,还是建议大家尽量找整形医生有针对性地 治疗最好。
•
•
1、拆线后,会有一些痂皮,有些痂皮需要及时妥善处理,尽可 能减少第二次创伤,促进早日愈合。
5、激光治疗除疤,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还没有大量的文献依据,主要针对增 生性疤痕和凹陷性疤痕。一定波长的激光可以萎缩疤痕内的微血管,令疤痕缩小及减 退红印。还有的激光可以通过刺激胶原及弹性蛋白的再生来改善凹陷性的疤痕。 6、手术治疗,经过半年以上的上述治疗,经过专业整形医生的会诊,有的疤痕需 要再次手术治疗
•
•
(二) 增生性瘢痕 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Ⅱ度以上灼伤、 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 scar)。
•
临床表现: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 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在此期,痒和痛 为主要症状,甚这可因搔抓而致表面破溃。在经过相当一段时期后, 充血减少,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以致消失, 这个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儿童和青 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与血供比较 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 前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虽可厚达2cm以上,但与 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 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 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 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可引致功能障碍。 位于关节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叫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 如颌颈粘连等明显的功能障碍。
•
•
• 临床表现:瘢痕疙瘩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 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扪之较硬,弹性差, 局部氧或痛,早期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晚期多呈苍白色,有时有 过度色素沉做着,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病变范围大小不 一,从2—3mm丘疹样到大如手掌的片状。其形态呈多样性,可以是 较为平坦的、有规则边缘的对称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 规则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团块,有时像蟹足样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又 称“蟹足肿”)。其表面为萎缩的表皮,但耳垂内瘢痕疙瘩的表皮可 以接近正常皮肤。大多数病例为单发,少数病例呈多发性。瘢痕疙瘩 在损伤后几周或几月内迅速发展,可以持续性连续生长,也可以在相 当长一段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病变内可因残存的毛囊腺体而产生炎 性坏死,或因中央部缺血而导致液化性坏死。瘢痕疙瘩一般不发生挛 缩,除少数关节部位引起轻度活动受限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瘢 痕疙瘩一般不能自行退化,偶有报道病变在绝经期后退化,其退化与 病程、部位、病因或症状无关。瘢痕疙瘩的恶变曾有报道,但发生率 很低。
伤口愈合瘢痕
• 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 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 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 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 瘢痕组织 • 瘢痕组织(scar tissue)的形成是肉芽组织 逐渐纤维化的过程。此时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越 来越多,网状纤维胶原化,胶原纤维变粗,与此 同时纤维母细胞越来越少,少量剩下者转变为纤 维细胞;间质中液体逐渐被吸收,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先后消失;毛细血 管闭合、退化、消失,留下很少的小动脉及小静 脉。这样,肉芽组织乃转变成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 的血管稀少的瘢痕组织,肉眼呈白色,质地坚韧。
• 瘢痕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 临床上根据瘢痕组织学形态和形态学的区别,可以将其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 (一) 表浅性瘢痕 表浅性瘢痕(superficial scar)因皮肤受轻度擦 伤,或由于浅Ⅱ度灼伤,或皮肤受表浅的感染后所形成的,一般累及 表皮或真皮表层。 临床表现:表面粗糙,有时有色素改变。局部平坦、柔软,有时 与周边正常皮肤界限不清。一般无功能障碍,不需特殊处理。
•
• 瘢痕形成宣告修复完成,然而瘢痕本身仍在缓慢变化:如常发生玻璃 样变,有的瘢痕则发生瘢痕收缩,这种现象不同于创口的早期收缩, 而是瘢痕在后期由于水分的显著减少所引起的体积变小,有人认为也 与肌纤维母细胞持续增生以至瘢痕中有过多的肌纤维母细胞有关。由 于瘢痕坚韧又缺乏弹性,加上瘢痕收缩可引起器官变形及功能障碍, 如在消化道、泌尿道等腔室器官则引起管腔狭窄,在关节附近则引起 运动障碍;一般情况下,瘢痕中的胶原还会逐渐被分解、吸收,以至 改建,因此瘢痕会缓慢地变小变软;但偶尔也有的瘢痕胶原形成过多, 成为大而不规则的隆起硬块,称为瘢痕疙瘩(keloid),易见于烧伤 或反复受异物等刺激的伤口,其发生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与体质有关。 那些容易出现瘢痕疙瘩的人的体质称为瘢痕体质。瘢痕疙瘩中的血管 周围常见一些肥大细胞,故有人认为,由于持续局部炎症及低氧,促 进肥大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因而形成瘢痕 疙瘩。
• (三)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atrophic scar),其损伤累及皮肤全层 及皮下脂肪组织,可发生与大面积Ⅲ度灼伤、长期慢性溃疡愈合后, 以及皮下组织较少部位如头皮、胫前区等受电击伤后。 • 临床表现:瘢痕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 肉、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 色,表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 的慢性溃疡。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病理上多属 鳞状上皮癌。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 官,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四)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keloi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后,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 文身、灼伤、注射、动物咬伤、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许多患者 的原发病史可能被忘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