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1、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了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
中()
A规模大,分工极细
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
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
5、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
为()
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6、“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7、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8、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
①资金雄厚②实行规模经营③工匠富有经验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9、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
现象。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
更又复开张。

……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C实行整齐划一的方式制度 D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1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4、明清时期“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和“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的现象,说明了()
A.佃农从事农业和商业活动B.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C.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D.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15、一波斯商人到长安经商,下列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①穿上棉布做的衣服②沿途能看到农民使用筒车灌溉农田③在洛阳能买到邢窑产的白瓷④休闲时可到瓦子看戏⑤商贩规定在专门场所经营⑥人们之间的交易使用的货币大多是铜钱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6、明代“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家,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的规定实际上反映了:()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封建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

······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二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力所有。


――《太平广记》
材料三玄宗尝召王元宝问其家私多少。

对曰: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

又,玄宗御含元殿,望南山,见一白龙(注:实为白绢)横亘山间,问左右,皆言不见。

令急召王元宝,元宝曰:见一白物横在山顶不辨其状。

左右贵臣启曰:何故臣等不见?玄宗曰:我闻至富可敌贵。

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故见耳。

――《独异志·王元宝绢系南山树》
材料四史料记载,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选,朝之各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开元天宝遗事》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现象。

(4分)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何种社会实质的反映?(4分)
(3)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的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什么?(5分)
(1)历史现象: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
出现富可敌贵的大富商。

(4分)
(2)现象:拥有巨资的富商与贵族官僚相互勾结,互相利用。

(2分)
社会实质:在唐朝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正在起着微妙的变化。

(2分)
(3) 不能。

(1分)因为邹凤炽不仅是富商,还是拥有许多庄园的大地主,他结交贵族官僚,是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