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练习意在整体、系统掌握所学知识,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反馈具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回顾及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锐角<90°,90°<钝角<180°
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①老师继续旋转折扇形成周角。问:这个角是谁?特殊在哪里?(生得出结论后,师课件演示一遍其形成过程。)
②怎样区分射线和周角?(师示范画法)
③周角是多少度?怎样验证?
生活中除了这三类特殊角,还有什么角?(师折扇演示锐角、钝角,并追问其特征。)
请你在每个角的名称后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画出的角要与其名称相对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知道平角和周角的度数。知道角的分类依据,准确的判断角的种类。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验证平角和周角的度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1、画平角和周角;2、平角和周角的概念;3、平角和直线、周角和射线的区别。
教学策略:
1、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描述起来比较困难,也容易和直线、射线互相混淆。教学中通过动态的PPT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便加以理解。
《角的分类》教学级
教学形式
综合(多媒体、实践操作及讲授相结合)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角的分类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自学能力,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也欠佳;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欠佳。
2.学生已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角,对角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播放课件)。
2、什么叫角?(揭题)
①出示折扇,演示形成一个直角,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形成了什么角?怎么验证?
②强调直角是90°,不能多也不能少。
①老师继续旋转折扇,形成平角。师问:这个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②师示范画平角。
③师课件演示直线和平角的区别。
④还有比平角更大的角吗?师课件演示比平角还大的角。
2、平角和周角的度数的确定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借助多种教具,让学生经历拼角、折角、画角的过程,来突破重难点;并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分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知识
2、新授课
1、认识直角
2.认识平角
3.认识周角
4、认识锐角、钝角
5、画角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收获
平角的正确画法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老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学画,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定义的认识。
验证环节,小组讨论激趣,提高动手能力,也为周角的学习提供模式。学生一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平角等于180°,所以让学生验证,也是培养其多问的思维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学生往往会忽略了介于平角和周角之间的优角。这类角虽暂不研
生利用手中的三角板,或量角器和圆形纸片动手操作,验证周角=360°
生仔细观察演示,得出规范结论:锐角<90°,
90°<钝角<180°。
学生操作实践: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角,各人作业纸上角的名称的顺序不同。
学生整理得出: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多指名学生说、谈,对能系统进行总结的同学多给予表扬。
3.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模糊的认识,但不能对分类及其依据有一个很规范的描述。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描述起来应该比较困难,也容易和直线、射线互相混淆。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1、按角的大小给五类角排序,并找出其关系。
2、见分层作业设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欣赏课件,并举例生活中的角。
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思考,并找出验证方法。(是直角=90°,可以用量角器量度数,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验证。)
生思考得出结论,并能规范表述。(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也满足角的定义。
究,但学生会接触到。师简单提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的类别,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静态的周角很难和射线区分开来,所以老师用折扇和课件演示很好地呈现了周角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区分射线和周角提供了依据。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操作验证周角=360°时很容易。利用圆形纸片,让学生体会从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转化。
生学画平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生观察演示;之后小组讨论,并利用手中三角板或量角器验证平角=180°。
(设计意图:
告诉同学们这类是优角,鼓励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小学阶段我们暂不研究。)
生观察得出规范结论。(是一条边绕顶点旋转了一周后得到的
角,叫周角。)
生仔细看课件,加深其具体直观的印象。
生学画,用带箭头的圆圈和射线区别。
学生对锐角和钝角较熟悉,只须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度数上的范围,给学生一个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更规范和准确的依据。
前面学生有了观察角、折角、拼角的体验,这里让学生画角,充分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更全面的强化学生对角的直观感受,并能够正确的进行分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画图能力,而且渗透了分类意识,落实了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这个环节对角的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平角这一难点做铺垫。
学生对直角有了较多的接触和较深的了解,通过量角器和三角板,使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从图形到度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强调直角度数,一是让学生对这个角的特殊性有了体会,二是为后面学习平角和周角这两个特角埋下伏笔。
通过让学生观察折扇,体现了角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