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明朝建立的概况(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3)靖难之役的背景、斗争双方、结果(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迁都北京、削藩、设立东厂。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朝的建立
1、社会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大规农民起义。
2、明朝建立:年初,以应天为都城,改称,称皇帝,建立明朝,他就是。
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
1、改革行政机构:(1)措施:①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邢狱和军政。
②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2)作用:全国,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2、设立特务机构——。
(1)职责:兼管对臣民的。
(2)地位:由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命题:只在范围内命题。
(3)答题:①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
三、靖难之役
1、背景:(1)明太祖分封的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2)建文帝下令削藩。
2、概况:燕王朱棣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
3、结果:燕王朱棣胜利后称帝,他就是。
四、明成祖加强集权
(1)迁都,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继续执行,进一步强化君权。
(3)增设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明成祖
材料二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探究思考】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都与哪个皇帝有关?他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图三明成祖通过什么方式坐上了皇位?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特务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二的科举制考试制度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观点二: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以上哪一种观点正确?你如何评价?
【知识拓展】
材料一:唐太宗时,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前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
请回答: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
(2)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3)分析材料二,说说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2、一个在明代被选为锦衣卫的人,他必须()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3、小学生明明在一本课外读物上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姐姐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逃避南方水灾
B、逃避南方战乱
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D、喜欢北京
5、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