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4课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14课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故宫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曾被称 为“世界第一宫殿”。如今,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遗址位 于( D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2.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而设立三司的皇帝是( D ) A.元世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太祖
八股取士制度。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 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 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 旨意的顺从者。
强化训练
1.右图所示物品是明朝锦衣卫印, 持有此印的人( B )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 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 府决策 D.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5.《廿二史札记》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
史料反映了明朝( B )
A.削藩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设军机处
6.“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 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 鲜所参决。”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是( D ) A.秦国、清朝 B.西汉、唐朝 C.西晋、元朝 D.秦朝、明朝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 2.通过对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制度等内容的学 习,初步理解封建专制集权的弊端。
知识梳理
1368
朱元璋
应天府
丞相
六部
兵权
兵部
军事大权
行中书省 三司
锦衣卫
“四书”“五经”
八股文
皇帝
玉米
景德镇
同步训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
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
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
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C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厂卫制度
C.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史海拾贝
朱元璋试探大臣 大臣宋濂在家设宴,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 请了哪些人饮了哪种酒。幸亏宋濂老老实实一一回禀 了,跟朱元璋知道的一样,才引得皇上一脸笑容,夸 奖他一向老实,从不讲假话。另一天,国子监祭酒宋 讷回到家中,闷闷不乐,一个人坐着生气。到了上朝 的时候,朱元璋突然问他:“你昨晚是生的什么气 呀?”宋讷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朱元璋这才扔下一 张画像,告诉他,昨天他生气的时候,锦衣卫的人无 法禀报,只得把他生气的模样画了下来送进了皇宫。 这一下,吓得宋讷赶快匍匐在地,叩头请罪。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宋词
D.《资治通鉴》
同步训练
9.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从朱熹的《四书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 《四书集注》为依据,以八股文为应试文章的格式。 此举的影响是( D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同步训练
7.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 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能免”,类似现象在明 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8.宋清是生活在明朝时期的读书人,如果他想参加科 举考试,必须熟记的内容是( A )
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改革行省制
B.创设三省六部制
C.废除宰相制
D.设立军机处
强化训练
4.《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
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
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
的目的是( A )
A.强化封建皇权
同步训练
12.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当时全国人口共有6 500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 1.4亿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造成 明清人口增长的原因有( D ) 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同步训练
10.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明朝八股取士的根本目的是( C ) 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专制统治 D.实行文化专制
11.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 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进行以下解释,请你 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中举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同步训练
3.官员下朝回家后的私人活动受到锦衣卫监控。这是 哪朝官员的遭遇?(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同步训练
4.示意图二和示意图一相比,最大的变化是( D )
A.加强了相权 B.提升了六部的职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C.精简机构,整顿吏治 D.废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同步训练
强化训练
2.明朝时厂卫特务的活动十分猖獗,上自官府,下至 百姓,无孔不入,从城市至乡村都有他们的踪影。这 反映出( A ) A.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皇帝爱惜自己的臣子 C.明朝叛乱较多 D.皇帝小心眼,臣民不规矩
3.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至20日,
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涉及3 291件事情,皇帝
15. 电视剧《大晋商》讲述了山西商人何天宝凭借仁、 义、礼、智、信的坚定信念在张家口艰苦创业的故事。 与晋商同时出现的商帮有( C ) A. 鲁商 B. 豫商 C. 徽商 D. 齐商
同步训练
能力提升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步训练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 之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同步训练
14. 明朝手工业的成就的确超过它以前的各个时代。 下列关于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B ) A. 棉纺织业在明朝已从北方推向南方,南北方都出 现了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B. 苏州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C. 明朝的陶瓷制造业技术发达,如唐三彩 D. 浙江汝窑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 海内外
——[清]顾炎武 (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为明太祖朱元璋,他为加 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还设 立了哪一特务机构来强化皇权?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锦衣卫。
同步训练
(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同步训练
13.下列关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举措的利弊
得失,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
利环境
③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
命令,没有独立性
④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