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祝月云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专题之一,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考点,地位举足轻重。
本专题内容丰富,事件较多,但时间跨度不大,脉络清晰,和世界史所学部分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和取得成就原因分析三个方面入手。
二、学情分析
本专题的授课对象是初三毕业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
但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符合现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现代电子课件教学手段,大量运用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一道设计出新中国外交的知识树,理清基本历史线索。
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整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3.通过开展讨论、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深刻挖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看待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史论结合‛的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睿智、开拓创新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基本内容和影响;二是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难点: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通过比较旧中国外交处于无权地位与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各种表现,从而使学生认识原因。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图表归纳法、比较学习法、竞赛教学法等。
六、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新中国外交的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制定四案合一(自学案、探究案、训练案、提升案)的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
学生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和新授课时的笔记等资料,归纳回顾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本专题知识体系。
依据导学案,自行完成能力所及的部分。
七、教学过程
附导学案部分: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学习目标:
1.概括建国后我国取得的的外交成就,学会归纳历史问题。
2.探究我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变迁,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自学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是
,这一年有个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作用是。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容:、、、
、。
影响:,。
探究案
1.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外交成就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通过对本专题的复习,请为我们今后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之路献计献策?
3.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你的问题:
训练案
【考点说明】
本专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
本专题的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识图题为主,也有改错题,请同学们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归纳做题方法。
考查的热点问题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3.中美建交;4.香港、澳门回归;5.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WTO等。
【经典试题】
1.‚1971年3月,在第31届世乒赛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中国乒乓球队的报告,审时度势,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中美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迅速活跃起来。
这一睿智之举,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是
A周恩来访问印度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C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D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周恩来
3. 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4.历史照片是形象的史料。
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恰当的是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乔‛的笑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5.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
A.第23届联大
B.第24届联大
C.第25届联大
D.第26届联大
6.200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促使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美国总统是
A.杜鲁门
B.肯尼迪
C.尼克松
D.克林顿
7.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和葡萄牙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正式建交③万隆会议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9.2009年1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热烈庆贺两国建交30周年。
30年前,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回顾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如何?
(2)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什么问题举足轻重?
(3)列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史实。
(4)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同学认为美国常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不应该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同学认为中美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斗争,但有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应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提升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凡与国民党反对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摘自《共同纲领》(1949.9)材料二 2000~2008年中国外交大事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举2例)
(2)材料二表明,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3)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晰、流畅,整个课堂体现了‚生本师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
下面从收获和不足两个方面简要谈一下教学反思。
收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线索清晰,能够明确讲出各个历史事件的大体概况。
学
生能够根据所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近年来外交方面还取得了那些显著成就。
在记忆方法、做题方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比如选择题的排除法、首尾法、代入法等,材料题时应带着所问问题读材料,而且注意边读边划,用铅笔勾画出关键信息等。
不足: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很好地处理对教材的整合,对问题的探究也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唐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交往和冲突等。
因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重知识整合和创新探究,加强联系和拓展。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服务当今,在反思中前进。
青年学生能做的,就是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学好一身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自评
一、设计特点
1.依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鼓励学生,用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灵活教学,引入别致新颖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
3.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精讲多练,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部分内容仍需完善和精简,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