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人糕》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千人糕》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千人糕》人教部编版6、千人糕【教学目标】1.会认“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生字。

会写“也许”“一定”等14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甘甜”“味”“汁”“具”“劳”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掌握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爸爸请了好多小动物来给它过生日。

爸爸还给它买了千人糕,来给小熊庆祝生日。

咦,千人糕。

什么是千人糕呢?出示课题《千人糕》,学习“糕”,拼读,给“糕”组词。

(蛋糕、雪糕、糕点)出示图片,学生认读。

什么是千人糕呢?出示图片,认读“千人糕”,只是备查,认识“千人糕”。

这为什么叫千人糕呢?这可难坏了熊爸爸,因为它也不知道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1.请孩子们按照以下要求默读课文:(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标出自然段序号。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想想: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千人糕呢?2.孩子们自由默读课文。

3.生字宝宝我来学。

(1)通过拼音学习生字。

(2)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学习生字。

(3)通过组词的方法学生字。

4.交流汇报。

A 蔗、汁、售是翘舌音。

B菜、算是平舌音。

C嘛是轻声。

D 的、应是多音字。

E 劳是边音5.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现在它们把帽子全脱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夹米糕游戏)6.学习“的”“应”两个多音字。

7.生字宝宝非常淘气,它们又跑到词语中间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边认读词语,边给“蔗”“粉”“劳”扩词并认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读后交流汇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爸爸给孩子们买米糕说是千人糕。

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告诉孩子们,千人糕是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3.孩子们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是怎样想的?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再读一读。

4.指导学生读句子,读出好奇的语气。

5.看到米糕后,孩子们又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读。

6.但是课文最后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又是怎么说的呢?7.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读。

指导读出恍然大悟后的心服口服。

8.小结。

孩子们由原来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的心服口服,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四、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交流应该注意的地方。

2.师示范,学生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选择你喜欢的三个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大胆推测和想象“千人糕”的含义。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千人糕的制作?二、探究课文,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学生默读六至九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思。

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

(1)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2)想想第8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的辛苦。

(4)种稻子所需的农具、种子、肥料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需要许多人的劳动?(5)了解的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什么?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1)出示熬糖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在干什么?理解“熬”的意思,“熬”指长时间地煮。

(2)出示甜菜,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有时怎么来的?3.小结。

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大胆交流。

4.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圈出“就算……还得……又……”对照插图,说一说米糕销售的情景。

指导读。

5.一块普通的米糕,需要经过那么多人、那么复杂的劳动才能完成,在朗读八九自然段时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练读,指导。

(二)理解“千人糕”的寓意,升华情感。

1.师范读十、十一自然段。

提问: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叫它“千人糕”了吗?千人是不是指一千个人?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的确”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说一说。

3.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现在吃着米糕,还会觉得它平常吗?你会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体会其他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了解一件普通的衣服的由来。

小结。

三、写字。

指导书写“能”“桌”“买”四、作业。

板书设计6、千人糕米耕地播种施肥……糖甘蔗甜菜熬汁……劳动合作米糕米粉糖制作包装……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千人糕》人教部编版《千人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2.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构想:前面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朗读,本节课重在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拓展,情感的迁移。

本文写的糕,实质重在理解“千人”,在教学时我注重把握课题的延伸,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本课,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由重阳节的“千人糕”引发出去,了解其它的传统节日,积累文化,向往美好,让学生大胆地说。

四、方法指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讨论在说的时候,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谁能告诉我图上的这个是什么?你见过吗?(课件出示一个重阳节吃年糕的场景,画面定格在年糕上。

学生呈现兴奋状态。

)师:谁又能用语言把它描述一下?生:它是方形的,白颜色,还有上面有花纹,或图案。

生:还有别的形状的,比如花瓣,圆形。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刚刚你们说的是糕的形状,颜色,还有其他方面吗?生:它是米粉做的,我奶奶会做,很甜,很好吃。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板书:形状、颜色、米粉、甜、好吃),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千人糕》,它和我们平时吃的糕有不同吗?让我们一起从中找答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激活思维。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二)初读整合课文。

1.师范读第一节,指导学生朗读。

用适当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朗读的愿望。

师:老师先朗读第一节课文,余下的由你们接着读好吗?2.生齐读。

3.生与生之间互读课文一遍。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4.学生合上书本,师出示多媒体生字,指导学生朗读。

①糕磨碾锅矿腾纺纱煤重②生依次读③生读“重”为zhòng、chóng。

④师(友善地、鼓励地)重是有这个读音,你真聪明,不过你偷看一下书本,赶快告诉我文中读什么啊!(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加深其印象)生:重(chóng)阳5.小组长上讲台指着多媒体领学生朗读二遍。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同学们刚刚表现地都很好,请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黑板上的“糕”与“千人糕”意思同吗?老师相信你们会表现地更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的。

(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迅速展开讨论,师深入学生当作协助讨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他们自己朗读、讨论、交流,自主阅读,在读中悟,互悟中读,寻求问题答案)2.小组代表依次发言,师归纳。

师: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发言。

(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它们有不同,“千人糕”两个字,说明人多。

生:它们有一样的地方,都是米粉做的。

生:“千人糕”名字变了,说明做这个糕的人多。

需要很多东西。

师:好,这位同学,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你看做“千人糕”需要哪些东西?生:稻子、米粉、煤、锅、布(学生找出相应的部分朗读)师:是由哪些人做的?有多少人?生:农民、工人,他们有很多(板书:农民,工人)师:所以课文把这个糕叫做……生:千人糕3.交流讨论,总结,感悟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师:由此可见,这个千人糕,赞扬了什么呢?生:做一个千人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师:很好,实际上我们这篇课文正是通过写千人糕,赞扬了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精神,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板书:千人糕)(把自己认为最能够体现“千人糕”来之不易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给你的同组小朋友听一听。

感情朗读时,四人小组互听互助,生与生在交流中,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不仅学到了知识,密切了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4.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生:我们的教室是由许多是建筑工人砌的。

生:盖房子的树是工人叔叔砍伐的。

生:我们团结合作,能战胜一切困难。

(四)拓展迁移,情感熏陶以及端午节的场景。

1.多媒体展示粽子,了解相关的链接。

(多媒体出示:端午节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交流)师:哪位同学告诉这上面的是什么?你吃过吗?生:图上的是粽子,吃过。

师: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家家都会吃呢?生: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要吃。

2.介绍端午节的有关风俗习惯,并结合多媒体画面,介绍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清明、中秋、重阳、除夕、春节等相关知识,学生仔细听,不时提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