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6_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医学系

最新16_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医学系

溃疡
胃镜下分期:
✓ 活动期(厚苔) ✓ 愈合期(薄苔) ✓ 瘢痕期(红色、白色瘢痕)
典型溃疡
线形溃疡
霜斑样溃疡
活动期(厚苔)
愈合期(薄苔)
瘢痕期 (红色瘢痕)
瘢痕期(白色瘢痕)
四、临床表现
年龄不同、溃疡部位和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学龄期儿童的临床表现接近成人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一、概述:
儿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成年人少得多,但 居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第二位。
消化性溃疡一般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的分类:
按部位分: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食管溃疡
按病因分:原发性溃疡、继发性溃疡 按病程分:急性溃疡、慢性溃疡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天平学说:侵袭因子的增强、防御因子被削 弱,平衡被打破。
Hp 尿素酶
尿素 NH4+ + CO2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 断:
病史 临床表 肠蛔虫症 ❖ 肠痉挛
七、治疗
一、去除病因 1、抗HP感染治疗 2、胃肠动力剂 3、停食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4、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饮食疗法 三、药物治疗
1、胃粘膜保护剂 2、抑酸、抗酸剂
(一)抑酸剂和抗酸剂: 1、H2受体拮抗剂 雷尼替丁 3-5mg/kg/d q12h(早晚) 1-2月 西米替丁 10-15mg/kg/d 分3-4次 1-2月 2、质子泵抑制剂(PPI) 奥美拉唑(洛赛克) 0.6-0.8mg/kg/d 清晨顿服 2-4周 3、抗酸剂: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二)粘膜保护剂 1、硫糖铝:4-8周 2、次枸橼酸铋钾 6-8mg/kg/d tid
(一)侵袭因子: (1)胃酸 乙酰胆碱 胃泌素 组胺
壁细胞
H+-K+-ATP酶
分泌H+到细胞外
(2)胃蛋白酶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粘液中糖蛋白、脂蛋白、结缔组织
粘液—粘膜屏障破坏
(3) 幽门螺杆菌感染 (4) 其他
(二)防御因子
1、粘液-重碳酸盐屏障 2、粘膜屏障
(上皮细胞的完整、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上皮细胞的不断再生能力)
极少淋巴细胞、浆细胞
治疗
➢ 病因治疗
➢ 药物治疗
胃粘膜保护剂 解痉剂
胃动力剂
抑酸剂
➢ 对症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脱水
电解质紊乱 酸碱失衡
慢性胃炎
Cronic Gastritis
一、概况
是指各种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导致胃 粘膜慢性炎症性损害。
是儿童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之一,是儿 童反复腹痛最常见的原因。
3、前列腺素
1)促进粘液、重碳酸盐的分泌 2)抑制胃酸分泌 3)增加粘膜血液供应和蛋白质合成
天平学说
侵袭因子
平衡 失调
胃酸
胃蛋白酶 HP感染 其他
防御因子
粘液-重碳酸盐屏障 粘膜屏障 前列腺素
三、病理改变
部位: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数量:单发性溃疡、多发性溃疡 形态:典型溃疡、线形溃疡、霜斑样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
四、临床表现:
不典型、轻重不一、病程可长可短
反复腹痛 腹痛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 上消化道出血
五、慢性胃炎相关检查

镜:首选方法
病理学检查
X线钡餐
HP感染检查:
1)快速尿素酶试验 2)组织染色
3)细菌培养
4)13C尿素呼气试验
5)血清HP-IgM、HP-IgG抗体
继发性溃疡:患严重疾病的儿童(尤其是新生儿、
婴幼儿)或正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激素之后出现出血或穿孔表现
原发性溃疡:
1、反复腹痛和/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尤其有家族史者 2、不明原因的贫血而大便潜血阳性 3、不明原因的呕血、黑便或穿孔
进一步检查:
1、儿童胃镜 2、钡餐检查 3、Hp感染检测
七、治疗
目的:缓解症状、促进愈合、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抗Hp治疗 1、适应症 2、概 念: 根除 3、需注意的问题
4-8周 清除
抗HP治疗方案
1、含铋剂的三联疗法
(1)标准三联疗法
CBS + Amo + Met
6-8
50
15-20 mg/kg/d
4w
4w
2w
(2)变通方案
CBS + CLA + Ful
6-8 10 5-10 mg/kg/d
2w 10d 10d
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学检查。
二、分类
据病理分类(有无腺体萎缩) ➢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三、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Helicobacter Pylori,HP)
2、胆汁反流 3、急性胃炎发展而来 4、刺激性药物或食物 5、精神因素及遗传因素 6、慢性疾病的影响 7、其它
HP相关性胃炎
2、不含铋剂的方案
PPI + Amo + CLA
2w 1w 1w
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小结:
✓ 一般病例 初治病例:
H2受体拮抗剂+粘膜保护剂 疗程4-8周 若伴Hp感染 同时给予根除治疗
✓ 复发病例、症状严重者、有并发症或
高危因素、持续Hp感染: 质子泵抑制剂+粘膜保护剂 疗程4-8周 之后采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维持治疗1-2年
16_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医学系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胃粘膜病变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病程短 轻:腹痛、恶心、呕吐、轻度腹泻
重:胃肠道症状重 上消化道出血、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 失衡
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
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必要时)
特点:
▪ 胃镜下:胃粘膜弥漫性病变 ▪ 显微镜下:固有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继发性溃疡的特点:
▪ 有基础疾病表现(严重感染、休克、创
伤、大手术)或药物史(非甾体类消炎 药、激素等)
▪ 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直到发生出
血或穿孔才被发现
▪ 多发性浅表溃疡伴糜烂、出血 ▪ 无性别差异,死亡率高(10-77%),约
半数需要手术治疗
五、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穿孔 幽门梗阻
六、诊断
1、新生儿期 继发性溃疡多于原发性溃疡,有原发疾病表现。 原发性溃疡多发生于生后2-3天。 常常以出血、穿孔等为首发症状。
2、婴幼儿期(1个月—3岁) 继发性溃疡多于原发性溃疡。前者多以出血、 穿孔为首发;后者表现为呕吐、进食少、哭闹、 生长发育迟缓,也可发生出血、穿孔。
3、学龄前期、学龄期
以原发性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多于 胃溃疡,当然也可发生继发性溃疡。 1)反复腹痛 2)腹痛以外的其他消化道症状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伴大便潜血阳性 4)严重者呕血、便血、穿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