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思维学习理论
凝聚
飞跃的、质 的变化
具体化
操作-结构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ASfard利用一个实验说明结构性概念的认知过程、问题解决 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操作-结构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操作-结构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比较 解决方法 数学概念 看成结构
实验第一部分 按步骤走、靠感 知、模仿 操作性概念 浅层的、宽泛的
THANKS
HI-HOO POWERPOINT TEMPLATE
请 老 师 同 学 们 批 评 指 正
从历史的视角看操作-结构概念在数学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2
从心理的视角看操作-结构概念在数学概念形成的中的作用
3
操作-结构概念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从历史的视角看操作-结构概念在数学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ASfard认为结构性概念是概念发展更高阶段,但操作性概 念先于结构性概念形成。
eg1:儿童学习数数
eg2:考察13岁儿童除法问题 (50%儿童不能把7除以4的除法问题看成一个分数)
3
教师要加强结构化解题教学
教师要充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揭示概念本 质属性,给 出定义、名 称、符号
对概念进 行特殊分 类、揭示 概念外延
巩固概念, 利用概念 定义进行 简单识别 活动
概念的应 用与联系, 应用概念 解决问题, 并建立于 已有概念 间的联系
数学概念教学新视角:
数学概念二重性的提出,将数学概念赋予了 动态的观点,概念不再是以往学生头脑中所 认为的服务于做题的工具,概念的形成过程 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一个 新概念都要经历内化、凝聚、具体化的过程, 才能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对象, 随着学生学习的概念逐渐增多,头脑中逐渐 建立起概念域与概念系,只有当学生能够将 头脑中的概念梳理清晰时,才可以不变的知 识结构应万变的题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8-236 [2]罗增新,罗增儒.数学概念表征的初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2:21-23
目 录
对四个名词的理解
对ASfard数学概念的二重性理论的理解
不同视角下操作-结构概念的作用
ASfard数学概念二重性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一、对四个名词的理解
1.
2.
3.
4.
操作性概念
结构性概念 一个真实存在的静 态结构,进行处理 时要当作整体,不 必深究细节 类似于“地貌”
过程 是一种操作的概念, 亦可称其为运算性 概念(多见于代数) 或变换性概念(多 见于几何)
对象 是一种结构化的静 态实体或属性
关于过程、算法、 和行为的总和
[3]佘文娟,王光明.也谈Asfard数学概念的二重性理论[J].数学通报.2013,52:7-10
凝聚 在能够熟练完成操作过程后,将操作压缩成一 个更小的单元,更加容易操作,不去关注细枝 末节的内容,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操作过程。
内化
•学习者能够脱离实际情景完成操作 过程,将实际操作转化成心理上的 操作
三者间是怎样的过程呢???
三者间的关系: 从“阶段分层”来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内化
连续的、渐变 的、量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要加强结构化解题教学内化 熟练操作 凝聚,熟能生巧???
李士锜认为:一定的练习确实能达到熟能生巧的 效果,而过量的无意义机械练习则会“熟能生笨 数学教学要加强的不是解题数量,而是题目质量,题目的设计要能够 ”,这里的笨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只会做题,却 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对某一概念不同侧面的题目练习,这样学生做题 不能理解概念的内涵;大量的操作性训练让学生 就不是一道一道零散的留在头脑中,而是一套一套的在头脑中更加整 无暇进行反思,而且这样的机械练习,让学生确 体化,这样学生在题目之间建立联系、辨析,从而在适量的解题过程 实熟悉了一些公式、法则,但是也让解题变成了 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结构性理解,更有助于学生从凝聚阶段向具体化 一种“自动化”运作,当题目满足某种结构时, 阶段的飞跃。 学生就像打开了开关一样按流程做题。
英国数学教育家道尔给出的一下诸多实例,可以帮我们 理解过程和对象这两个概念
操作性概念、结构性概念、过程与对象的关系???
数 学 概 念
操作性概念 过程
共存于
认知结构
结构性概念
对象
数学概念该如何划分,哪些概念具有二重性???
代数概念
ASfard在文中提到:无论理解的定义是什么,对于理解数学来说,将一个函 数或者数字当作是一个过程一个对象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要仔 细看任何数学概念,通常我们就会发现,它可以被定义——从而构思——无 论是在结构上还是操作上。特别是在代数中,许多概念既表现为一种过程操 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二重性。
实验第二部分 整体把握、按图索骥 结构性概念 深层的、较窄的
实验说明:操作性概念对于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来说是必须的, 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结构性概念却可以在全部认知过程以 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给予人们引导和帮助。
1 ASfard数 学概念二 重性理论 对教学的 启示
教师要充分重视数学概念教学
2
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数学概念的二重性之 间是什么关系呢???
概念形成过程:先操作后结构,即过程向对象的转变,过程既慢又 困难,最终在认知结构中共存,不同时机发挥不同作用。 由过程向对象转化的这一过程构成了数学思维特别是代数思维(包 括算术)的一个基本形式。(数学思维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1 不同视角 下操作-结 构概念的 作用
A∙Sfard数学概念的二重性理论 代数学习理论
汇报人:董双 1611290021
前 言
以色列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法德
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同一概念在过程和对象 两个不同方面的思考
在众多研究成果中都认为并非所有的数学概念都具有二重性,且大多研究 中都以代数中的概念为例分析数学概念二重性。
前 言
喻平认为将数学概念分为陈述性概念和运算性概念,且认为 具有二重性的数学概念主要是运算性概念,陈述性概念一般 不具有二重性。[1] 罗新兵和罗增儒也认为有些数学概念,特别是代数概念是具 有二重性的。[2]
eg3:负数概念的产生 ( Asfard认为每一次数的范围扩大都经历这样一个 过程“前概念阶段——操作概念阶段——结构概念阶段”)
从心理的视角看操作-结构概念在数学概念形成的中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心理运行机制提出了三阶段数学概念发展模式: 内化——凝聚——具体化
具体化
完全将数学概念看成是一个 静态的实体结构,视角也发 生了全新的转变
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螺旋式上升eg: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正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用 变量的观点来定义,对应每一个x都有一个y值,这样学生在认 知中建构了一种计算过程,当操作概念得到强化后,教师将图 像引入教学,这样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就从过程逐渐上升到对象。 高中阶段对函数的定义方式变成了映射和法则,这时学生容 易把f(x)理解成一种关系,但法则也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将 自变量经过一定的规律映射到函数值的变化。 对于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可能会得到不止一个“过 程-对象”的区分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数 学知识的螺旋上升,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化,抓住概念 本质并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