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逆定理的作用
2 、已知在△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等于 8,则△ABC的周长为 .
3 、如图四边形ABCD各边的长度分别为:3,4,12,13, ∠ABC=90°。 求四边形的面积。
4 、已知:如图,在△ABC中,AB =15,BC =14,AC =13. (1)求△ABC的面积. (2)求AB边上的高.
3.列举常见的勾股数。
( 1) 3 , 4 , 5 (3)7 ,24, ,25
(2)5 ,12 ,13 (4)8 ,15 ,17
4.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5,两直角边 之比为3:4,求两直角边的长。
9,12
方法总结:
1.勾股定理作用:
求边长,周长,面积
2.勾股定理逆定理的作用: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学习过程
一 复习知识点 二 例题分析,巩固知识的应用 三 角边长分别 为3,4,则正方形ABEF的面积为 25 。
变式:在Rt△ABC中, 两边长分别为3,4,则 第三边长为 。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为5,12, 13,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0 。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在△ABC中,∠ACB=90º , CD⊥AB, D为垂足,AC=6cm,BC=8cm. 求① △ABC的面积; ②斜边AB的长;③斜 边AB上的高CD的长。
A
D
例 2: 如右图,已知 AB⊥BC,AB=4,BC=3,CD=13,AD=12;求四 边形ABCD的面积.
D A
B
C
例3: 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 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 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 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B C B
A
A
例4:
小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练习 1、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 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