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融资市场,其融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

根据交易金融产品的差异,货币市场可划分为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国库券市场等子市场。

1.票据市场
1)在票据种类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

而票据
除了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融资手段,且是低成本融资手段。

信用等级高的大公司利用商业票据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

在我国票据市场上,票据的品种比较少,主要是真实票据。

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具有商业背景的真实票据。

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企业通过签发票据的方式从银行套取现金,但同时也阻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票据市场的效率。

2)在交易主体即票据市场参与者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公司、
证券公司、各种基金、政府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等。

中国票据市场的主体相较美国显得单一,只有部分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与活动,各种金融机构对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比较小,并且缺乏各种中介机构与专业性的票据公司。

在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方面,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负责监管票据的发行、贴现和再贴现。

我国《票据法》自1996 年1 月1 日实施,至今我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

在联邦基金市场大型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经纪商进行交易,微小型金融机构一般直接交易。

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

直到1996 年我国才建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作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方式,即自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自担。

直接交易方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方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

美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一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3.回购市场
目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回购协议市场。

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金拆借市场的利率。

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独立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行间为主。

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金的流向。

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而言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4.国库券市场
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高,在货币市场中占高比重,表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一。

我国到目前为止,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5.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诞生于上世纪60 年代,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

在美国,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是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之一。

但是在我国,大额定期存单业务已经被完全暂停10 多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