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1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建国之时, 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 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 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 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
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 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 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 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
这之后, 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 经国会批准, 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 美国第二银行。
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 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 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 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 作用是良好的, 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 而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
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 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
任何人只要有充分的资本, 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 开设银行, 而不必逐个审议, 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
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 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 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 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
l9 , 美国国会经过《联邦储备法》, 19 , 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
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当前, 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 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
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 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 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 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2
( 1) ”双线多头”的管理体系
所谓”双线”是指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当局都有权分别接受银行注册登记并对注册银行机构进行管理监督。
在州注册登记的银行为州银行, 由州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在联邦注册的银行为国民银行, 由联邦级有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所谓”多头”是指金融管理由若干个机构实施, 每个州都有银行立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机构; 联邦级共有8个银行监督管理机构, 多家机构共同对金融机构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其中主要有财政部通货监理局, 联邦储备体系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通货监理局负责对国民银行实施监督和管理, 该局设通货总监1人, 由总统任命, 议会批准; 副总监4人, 由财政部长任命; 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 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管理和监督。
联邦储备体系是依据《联邦储备法》成立的, 根据《联邦储备法》把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 每个区在指定的城市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 有的还设有若干分行。
它与其它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在职能上无大差异, 主要是发行货币, 代理国库, 监督管理会员银行, 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法规, 维护金融体系健康与稳定。
根据联邦储备法规定, 凡是根据联邦法律而向联邦注册的民银行必须参加该体系, 成为其成员银行。
根据州法向各州有当局注册的银行, 自愿申请加入该体系。
联邦储备体系运用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 对
3
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委员会管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等。
农业信贷管理局管理监督美国农业信贷机构。
( 2) 单一银行制度( Unit Banking System) ——美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美国商业银行制度最大特点是单一银行制度, 即原则上商业银行不得建立分支机构, 而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 增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
因此, 二战后设立分支机构的趋势逐渐增加。
当前, 约占半数的州允许在本州内设立分支机构, 由于美国实行银行”单一州原则”( one State Rule) , 即每个州的银行不能越出州界到本国其它州界内设立分支机构, 因此, 跨州设12银行也曾长期受到限制。
80年代, 美国金融改革中, 准许美国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
单一银行制度开始向总分行制度发展。
( 3) 实力雄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 保险公司、储蓄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
贷协会、私人养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
该类
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大大地超过商业银行资产总额。
P985年, 其资产总额为45622亿美元, 接近商业银行资产的2倍, 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此发达, 既是美国金融业高度发展的结果, 又是其金融深化的标志。
( 4) 政策性金融机构占有一定地位
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政府的农业信贷机构、住房信贷机构、美国进出日银行和中小企业管理局等, 加果说美国产央银行、商业银行与其它国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有较大差异的话, 那么, 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与其它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呈现大的一致性。
如均由政府创立, 不以盈利为目
4
的, 服务于农业、较房、进出口和中小企业等部门或领域。
可见, 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金融环境下, 依然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
弊端:
——金融产品的风险被低估了。
发展了消费者融资后, 相对过去, 市场中的供给更容易产生其需求, 因此减少了金融体系在配置资源给供给方时所应有的慎重。
即金融市场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预期减少。
——削弱了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分析与筛选企业的能力。
相对于资本市场, 银行之因此作为一个银行而存在的一个根本理由, 就是银行能掌握市场所不具有的某个借款人的信息, 即银行比市场更能了解与掌握该借款人的产品技术、生产经营、最终还款的能力等。
如果银行体系不具备此种能力, 银行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最重要的是美国金融业忘记了金融业的根本功能之一。
这个功能便是低成本地将资源配置到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领域, 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就在于它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尽管美国金融体系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但自身却占据并消耗大量的资源。
这里我们也看不到美国经济中存在一种力量, 去约束金融体系对资源占有的不断扩大。
——降低了社会储蓄率, 经济的负债率大大提高。
传统经济是先储蓄后消费。
消费者信贷的发展, 鼓励和发展了消费文化, 使消费者的负债率大大提高。
1、是微观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宏观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的缺失的
矛盾的危机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