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 有何启发?
,公差为 ,
由学生
讨 论,研究高斯算法
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思路: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和 表示,得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 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为: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得: 于是有:1+2+3+…+99+100=.这就是倒序相加法.
3:小结归纳
•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逆序相加的算法,及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4:作业安排
A必做题:课本118页,练习1、2、3;习题3.3 第2题(3、4)
B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
1、已知a2 a5 a12 a15 36, 求s16; 2、已知a6 20,求s11
(3)a1=14.5,d=0.7,an=32 S26=604.5
例 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d 20, n 37, sn 629,
求a1及an .
以上两个例子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 求未知元。
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 项数、尾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 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二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 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 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问题就是: 1 2 3 100 ?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 用。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 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5,板书设计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等差数列前n项和推倒 2、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
课堂例题讲解
由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a1 (n 1)d ,可得
于是:
于是推出等差数列的两个公式:
2、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五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二. 例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 的Sn
(1)a1=5,an=95,n=10
S10=500
(2)a1=100,d=-2,n=50 S50=2550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 决简单的问题.(知识与就能目标)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 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 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过 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 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 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 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 数学地解决问题.(情感与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