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凝药物比较

抗凝药物比较

2、RELY-ABLE试验:在服用达比加群酯1~3年后预防脑卒中及全身栓塞的风 险150mg bid /110mg bid分别为1.46% 与 1.60% (RR=0.91; 95% CI:0.69-1.20),出血年发生率0.13%及0.14%
1. Ezekowitz MD, et al. Am Heart J. 2009; 157: 805–10. 2.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361: 1139–51. 3.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361: 1139–51. 4.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3: 1875–6.
3、氯吡格雷 (300mg负荷剂量,随后75mg维持剂量) 并未显示出药代动力学相 互作用。
利伐沙班的优势
1 唯一
2 第一个
3 可口服
4 不受影响
髋膝关节置换 术后疗效均优 于依诺肝素 (欧洲、北美 方案)
与依诺肝素相 比,显著降低 症状性静脉血 栓形成的抗凝 药
无需注射、无 需监测、剂量 固定
不受食物影响、 无肝素诱导的 血小板减少症
20mg QD
利伐沙班 15mg QD
10mg QD
研究名称 RE-LY ®
RE-LY ® ROCKET-AF ROCKET-AF
患者数量 6076人
CFDA批准
C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6015人
5637人
1474人
1.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361: 1139–51. 2.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3: 1875–6 3. Connolly S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371(15): 1464-1465 4. Patel MR et al. N Engl J Med 2011;365(10):883–91
2012年ACCP-9抗栓治疗指南 3
缺血性卒中的抗栓和溶栓治疗口服抗凝药适用时,推荐达比加群 (150mg BID)优于维生素K拮抗剂(推荐级别:2B)
ACCF: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HA: 美国心脏学会、HRS: 美国心律协会;SC: 欧洲心脏病学会;ACCP: 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
1. January CT,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4 Dec 2;64(21):e1-76.
同义名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斯图亚特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
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

血液和组织中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生理作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 漏口,产生凝血过程。基本成分为蛋白质,大多数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血 浆中,需要激活成酶的形式才能发挥作用。
生物利用度较 低,胃肠道不 适发生率及停 药率显著高于 华法林
利伐沙班(拜瑞妥)
10mg/片 每 日 一 次 10mg , 可在进餐时服用, 或单独服用。
1、治疗成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降低复发风险。 2、用于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充血性心衰、高 血压病、年龄大于75岁、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以降低卒中 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3、用于择期行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传统抗凝药
肝素类
维生素K拮抗剂
未分组肝素 (UFH)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华法林(VKA)
磺达肝癸钠
新型抗凝药
凝血酶抑制剂 X因子抑制剂
阿加曲班 水蛭素
比伐卢定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达比加群酯
药Hale Waihona Puke 名称肝素低分子肝素 旧
磺达肝癸钠 华法林 利伐沙班
新 阿哌沙班 达比加群酯
作用靶点
半衰期
结合并激活抗 凝血酶III,增强 对Xa因子和IIa 因子的抑制
指南推荐达比加群 作为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重要手段
2014年AHA/ACC/HRS房颤指南 1
对于具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CHA2DS2-VASc评分≥2 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如达比加群)(推 荐级别:I;证据水平:B)
2012年ESC房颤管理指南 2
口服抗凝要适用时,基于大多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净获益, 推荐给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推荐级别:I;证据 水平:A)
• 地高辛 • 质子泵抑制剂 • H2受体抑制剂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VKAs
✓ 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 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予 华法林 ✓二者合用时,INR > 2时,停用达比加群 ✓转换后的最初一个月,严密监测INR
12
药物相互作用
➢ 达比加群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 ➢ 联用强效P-gp抑制剂、诱导剂时会出现相互作用
禁忌合用
需要注意
无显著影响
增加血药浓度 • 全身性酮康唑 • 决奈达隆 • 依曲康唑、环孢菌素
血药浓度增加 • 胺碘酮,奎尼丁,维
拉帕米和克拉霉素 血药浓度下降 • 利福平、卡马西平或
苯妥英 增加出血风险 • 非甾体消炎药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2、凝血酶形成 3、纤维蛋白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根据因子X被激活过程的不 同: 1、内源性凝血途径 2、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过程:参与凝血 的全部因子均来自于血浆。
外源性凝血过程:由来自于 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无 遗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止血功能 防止血凝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正常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处 于动态平衡状态。
病理情况下:凝血系统异常会导致血栓形成, 抗凝血系统异常会导致出血。
血栓形成 发生出血
正常止血过程:1、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2、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凝血系统, 血小板粘附并聚集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3、局部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 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牢固的血栓有效制止出血。同时:血浆中 出现生理性抗凝血活动以及纤维蛋白溶解能力的激活,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过 度漫延。
阿哌沙班的优劣势
2、阿哌沙班(20mg,每日一次)和P-gp底物地高辛(0.25mg,每日一次), 对地高辛的AUC(药时曲线下面积)或Cmax(血浆药峰浓度)无影响。因此, 阿哌沙班不会抑制P-gp介导底物的转运。
3、同时单剂服用阿哌沙班(10mg)与一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 (100mg),未改变阿替洛尔药代动力学。
2. Camm AJ, et al. Eur Heart J. 2012 Nov;33(21):2719-47.
3. You JY, et al. Chest. 2012; 141: e531S–e575S
11
CFDA批准NOAC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用法用量
达比加群酯(泰毕全) 用法用量 150mg BID 110mg BID
2、从华法林(INR 2.0-3.0)换为利伐沙班(20mg)或者从利伐沙班(20mg)转 换为华法林(INR2.0-3.0)治疗时,凝血酶原时时间/INR( Ncoplast)的延长情况超 过叠加效应(可能观察到个体INR值高达12),而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问 (aPTT)产生的效应、对Xa因子活性和内源性凝血酶生成潜力( ETP)的抑制作用具 有叠加效应。
作用 机制
适应 症
疗效
规格
直接抑制Xa因子, 以抑制凝血酶的产 生和血栓形成
疗效均优于依诺肝素钠。降低症 状性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达66%。 降 低 全 因 死 亡 发 生 率 56% 。 利 伐 沙班是第一个与依诺肝素相比, 降低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抗 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
1、将利伐沙班与咪达唑仑 (CYP3A4底物) 、地高辛 (P-gp底物) 或阿托伐他汀 (CYP3A4和P-gp底物) 合用时,未观察到有临床显著性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相 互作用。
肠外抗凝 ✓ 达比加群末次给药12小时后开始
达比加群
✓ 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 ✓ (持续静脉肝素)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安全性
1 出血率
2 肝酶
3 优势
4 劣势
大出血事件发 生率与依诺肝 素相当
与依诺肝素无 显著性差异
口服,无需监 测,药物相互 作用少,线性 药代动力学, 药效可预测
规格
直接抑制 Xa因子, 以抑制凝 血酶的产 生和血栓 形成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严重出血发生率、出血性卒中发 生率以及任何原因死亡率均低于 华法林组
药物相互作用:
1、阿哌沙班与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合用,或与氯吡格雷(75mg,每 日一次)及乙酰水杨酸(162mg,每日一次)合用时,与仅用抗血小板药比较, 未发现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参数(PT、INR、APTT)的相应增加。
前体,直接抑 制IIa因子
12小时 约11h
不需要 不需要
几乎原形从肾 排泄
肝代、肾排。 可透过胎盘
2/3代谢为无活 性物通过肝肾 排泄,1/3以原 型从肾排泄
CYP3A4/5代谢, 肝肾共排
主要以原形通 过肾排泄
达比加群酯(泰必全,75mg 110mg 150mg)
推 荐 220mg, 每 日 一 次 , 75 岁 以 上 150mg 每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