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理性”:启蒙运 动形成的资产阶级 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从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 解脱出来
启蒙运动主要内容
• 否定天主教的神权权威,提出信仰自由。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提出“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 • 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批判旧制度的武器,
2、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英国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寓言小说《格 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开创了英国文 学中的讽刺传统。
• 出于对当时游记作品浪漫化倾向的不 满。 • 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讽刺模仿。
• 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到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 地的历险,影射讽刺英国政治、法律、 社会、党争和哲学。
感伤主义特点
•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 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 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 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 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英国感伤文学主要 有感伤诗(sentimental poem)、感伤喜剧 (sentimental comedy)和感伤小说(sentimental novel),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
斯泰恩
•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 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对后世文学的 影响表现在他对小说技巧、风格的革新。
《商第传》
• 《商第传》(Tristram Shaudy,1759—1767)描 写项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只在书 中占很小篇幅。 • 该书的最大成就是叙述手法标新立异。全书没有 情节,充满随意性的插话、插曲、颠倒时序、心 理描写、考证、论辩和滑稽场面。成段引用拉丁 文,喜用破折号、断句,大量的星号、白页、黑 页、虎皮纹页、图解等。 • 作品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感伤暗示。 • 它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是使小说开始具有新的 内容,描写人物极为丰富复杂的印象和感情。它 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预示了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创 作技巧,乔伊斯十分推崇斯特恩,意识流小说的 很多创作手法源于《商第传》。
感 伤 主 义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 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 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天性是慈善, 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 (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感 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①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 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 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 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 的良心”。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 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 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 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 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 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 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
• 鲁滨逊: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的正
面英雄形象:勤勉、
坚毅
《摩尔•弗兰德斯》
•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 (1722),它是英国文学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描写女流浪者摩尔·弗兰德斯的冒险传奇。 摩尔·弗兰德斯的母亲曾经是囚犯,因此她 出生在监狱。她在市长家做伴女,被主人家 诱骗失身,沦为流浪者。她用各种办法勾引 男人,从情夫那里骗钱。有了钱她就过正常 的规矩生活,没有钱了又去行骗。待到年老 色衰时,她就偷盗。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
3、理查生
• 英国家庭小说开创者,感 伤主义文学先驱 • 奠定英国家庭小说模式: 《克拉丽莎》 书信体小说:《帕米拉》
《帕米拉,或美德有报》
书信体小说
开创感伤主义小
说的先河
• 理查生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 是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在文学史上 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 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 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 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 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感伤旅行》
《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 以斯泰恩旅行法国和意大利的印象作为本书材料, 写主人公的旅行见闻。由一系列插曲组成,表达 作者的心灵感受与同情,肯定人类感情的自然倾 向。为此,作者寻求了sentimental这个词来表达 他的兴趣实质,以至这个词成为代表感伤文学思 潮的名词sentimentalism 。《感伤旅行》的写作 风格与《商第传》相似。
• 代表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
高成就
• “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 主题思想
批判贵族社会伪善的文明,肯定启
蒙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菲尔丁小说特点
• 菲尔丁的小说特点是幽默、讽刺,充满乐观精神 和对人民的热爱。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 来刻画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图景。叙述夹叙夹 议,在小说章节开端中断故事发议论。这种方法 被19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所模仿, 对拜伦的《唐璜》有影响。 • 他的创作理论见于几部小说序言和若干章节中。 主要观点是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描写人性(人的本 性、自然人性),强调小说的教育作用,人物性 格代表某一类型的人。
18世纪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的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5.它是对文艺复兴反封建思想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
霍 布 斯
代表 霍布斯 主要观君主专制;提倡无 《利维坦》 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 社会秩序。 首倡分权学说、 赞成 君主立宪制
《克莱丽莎,或一个闺秀的历史》
•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莱丽莎》(1748) 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100万字。这 也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 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 机。 •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 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 《克莱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 小说写成。
百科全书派
•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 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 (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 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 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 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 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 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 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使 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 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法国人 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 来代替启蒙思想。
思想主张:
抨击天主教会; 希望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天赋人权”。 但没有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主张 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如果没有 宗教,那么也要捏造一个出来。”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伏尔泰
• 启蒙运动的领袖
• 戏剧:强调古典主义 规则 • 哲理小说:《老实人》
4、亨利· 菲尔丁
•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 实主义小说家 • 英国近代小说创始人 • 代表作:《汤姆· 琼斯》
《汤姆· 琼斯》

《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是菲尔丁的代 表作,具有流浪汉小说的风格,描写弃儿汤 姆· 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以及 他的旅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批判 以门第和金钱为条件的婚姻观念。
②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 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 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 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 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 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 (一)英国: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大
1、笛福
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
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孙漂流记》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 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 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 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 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二)法国文学(正剧、哲理小说)
历史背景:
• 政治上,法国是西欧封建传统的发源地。资产阶 级要从强大的王权中分离出自己的组织形式,必 须粉碎原有政体。 • 经济上,法国的绝对王权从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转变为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