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新
在幼儿游戏创新的过程中,物质环境创设与利用,材料 的收集、添置与使用都是重要的内容。
一、游戏环境的创新;
1、游戏环境的布局设置要科学合理。

a、室内与户外交互使用。要根据儿童游戏的不同类型选 择不同的游戏场所。 b、②注意动静结合,分区明显。 ③c、游戏环境还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开放互动,根据 游戏内容选择合适的空间,做到大小适中。 ④d、保持适当的个人支配的空间。
1、社区是幼儿游戏取之不竭的资源库。
2、家庭是游戏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
3、教师是家庭、社区、幼儿园三位一体联动 游戏的关键。
教师要及时为幼儿游戏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他是协调与整合家庭、社区、幼儿园三者力量 的枢纽与核心。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就 要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 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会腐烂。让我们给孩子纯净的天空、 清新的空气和自由的游戏吧,同时也让我们自 己也变为孩子!
2、幼儿园游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游戏 条件和环境创设不利、指导策略程式化、 缺乏个性化的指活动存在一定的隔裂现 象,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与目标的统整, 幼儿课程的游戏化尚处于初级水平。
“幼儿园游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的内涵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 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 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 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 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 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 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 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 (1)首先,体现内容的时代性。自然的为 孩子们搭建了“模拟社会”与“现实社会” 之间的桥梁。
• (2)其次,体现内容的地域性。对地域文 化的提炼升华和巧妙运用,形成特有的幼 儿园游戏文化。
• (3)第三,体现游戏内容的适切性。季节: 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与季节相吻合;年龄: 游戏内容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幼儿年龄的 发展要求。
三、评价方法不断增加
除了过去常用的教师总结法、作品观摩法等,课 题组老师还创生了伙伴评价法、故事叙述法、观 察指导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 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 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 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 能力”,所以幼儿园游戏创新需要家庭、社区、幼儿园三 位一体的联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崔黎佳
幼儿园游戏:
• 含义: • 指在幼儿园内开展的幼儿喜爱的、主动参
与的、模拟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 特点: • 一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 • 二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 三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与创造机会。
游戏的意义:
1、游戏代表着儿童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 性和潜在的能力,同时游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 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游戏评价方式的创新
一、游戏评价理念需要进一步科学
a、以平等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天真发现,参与到 游戏的互动中,不再生硬地执行游戏计划。
b、游戏在老师的眼中也不再单纯就是“批评”或者 是“表扬”,而更尊重幼儿游戏本真的内涵,游 戏是享受生命快乐时光的过程。
二、评价主体逐渐多元化
《纲要》中要求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游戏评价遵循同样的原则,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 体转化。教师、家长、幼儿、同伴多参与了游戏 的评价过程,把游戏的过程作为沟通、交流互动 的过程。
讨论:意义何在?
1、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 2、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
融合。
4、以区角为主与主题结合的游戏。
在班级相对固定的区域内放置游戏材料,结合近期开展 的一些教学主题活动开展的一种游戏,这种形式一方面 能发挥固定区角保持游戏联系性的作用,又能够充分发 挥幼儿的主体性,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环境, 提供材料,让孩子们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 现问题,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感谢大家的参与!
2、游戏环境的设置丰富且富有刺激。
游戏在保证给孩子娱乐时光的同时发展儿童,所以教育的 目的一定潜藏在游戏的环境中,环境既是儿童熟悉的又能 引起儿童主动积极的探索,环境是变化的、有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机会的。但是丰富并意味着多,多而杂乱是没 有价值的复杂,这是徒劳无益的。丰富意味着简单中的变 化,蕴涵着发现与创造的可能。
讨论:意义何在?
1、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 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
2、对于老师而言,只需要充分准备一到两类游戏 材料,而不需要面面俱到,有利于集中精力观察 指导游戏及时发现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使游 戏指导更有针对性。
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 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 由选择游戏的机会。
(三) 游戏内容应适应不同背景与经验儿童的需要
从教育学的视角看,为不同经验背景 下的孩子组织不同内容的游戏就是一 种对儿童权利的更高层面的尊重。
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1、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的开发。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 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 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
讨论:意义何在?
1、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体 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2、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 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3、以主题领衔的全园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 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 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
• 3、功能障碍:主要指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优质教 育师资流失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幼儿教师引发 的种种问题。
现实中的幼儿教育中显见的问题有:
1、采用分科教学方法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 保教人员中存在着严重的“轻游戏重教学” 的错误观念,游戏时间被挤占,游戏空间 被挪用,游戏权利被损害甚至被剥夺,正 常的游戏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幼儿教育小 学化倾向依然严峻。
3、游戏环境的设置体现层次性。
a、不同年龄儿童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是有差异游戏环境的 设置应体现年龄的层次性;
b、同一游戏主题进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儿童发展的 水平提供有挑战性的环境。
二、游戏材料的创新。
1、游戏材料是“安全”材料。 2、游戏材料是“活”材料。 3、游戏材料是“巧”材料。 4、游戏材料追求寓教于乐。 5、游戏材料追求美观大方。 6、游戏材料应体现多元文化和携带文明信息。
2、游戏比较容易激励幼儿克服困难,努力 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觉纪律;
3、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 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 交往;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纲要》“总则五”明确提出:“幼儿园教 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 本活动”。强调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 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成人对儿 童需要的满足、儿童天性的呵护、对儿童 成长的善待。
游戏成为基本活动”存在三大障碍:
• 1、态度障碍:在广大家长的心里,游戏被看作 “无所事事”,不具有明确价值的事情,升学压 力的下延、筛选性测验的广泛使用使儿童游戏退 居次要地位。
• 2、结构障碍:是指预先设计或者结构好的课程对 幼儿园游戏空间、时间与材料上的限制。师生比 过大、狭小的活动空间、匮乏的游戏材料都是限 制儿童游戏的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