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人发生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社会互动是相互依赖性的行为;•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媒介;•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社会互动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
2.竞争: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3.冲突: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等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冲突的特点:•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冲突双方是直接对立关系•冲突的双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性质;•冲突在形式上要比竞争激烈得多;•冲突双方的利益、态度及意见是根本对立的。
三、集体行为1.含义:也叫集群行为、大众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2.特点:群体性;自发性;突发性3.具体表现:情绪;感染时尚;骚动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叉包括精神交往。
2.主要内容①揭示了社会互动的物质条件;②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③分析了社会互动层次,指出经济互动是其他一切互动的基础。
3.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二、符号互动论1.代表人主要是米德、布鲁默等人。
2.该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
3.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
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得的、表达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4.基本观点①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对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②人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是和伙伴进行社会相互的结果,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③人们在交往时对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一种内部的解释,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三、拟剧论1.①代表人: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
②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并尽力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别人接受的良好形象。
拟剧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形象。
2.印象管理1)是指为了使他人按照我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
2)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表演者用自己的行动去直接影响他人(观众);②表演者还需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即对互动情景的设计。
3.“前台”和“后台”•在“前台”人们呈现出的是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
“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
•一般地讲,人们总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藏在后台。
四、常人方法学1.创始人:加芬克尔。
2.该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3.用“破坏性试验”发现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活的规则第三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定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的、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1.社会角色有四层含义①人的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②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上人的行为的期望④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2.社会角色的特点①普遍性:社会角色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之中;是同类社会成员共享的行为模式。
②具体性:角色是具体的,每种角色都表现为众多具体规范和行为模式。
③复杂性:社会上有多少社会关系就有多少与之相应的社会角色。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社会分化的加剧都使社会角色变得日趋复杂。
④表现性:它是靠角色承担者的表演、扮演来表现的。
只有人们的表演才能说明这一角色的存在的。
3.角色丛(或称角色集)二、角色类型1.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当一个人的角色不是由于自身的努力,而是由出生这一先天因素所决定时,它就属于先赋角色,即先天赋予的角色。
先赋角色主要反映的是个人获得角色的被动性。
•属于先赋角色的有性别角色,由年龄因素决定的角色,由种族决定的角色以及由世袭制度获得的角色等。
如男人或女人、儿子或女儿、姐或弟、白人或黑人、世袭的爵位等。
•自致角色,也称为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是指经过个人努力或活动而获得的角色。
如:“寒门出贵子”以及罪犯的角色。
•自致地位和自致角色的获得是与个人的选择以及社会的制度有关。
在工业化社会,自致角色越来越多。
2.规定角色与开放角色•这是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所做的区分。
•规定角色:指对角色的行为、行为规范和标准有明确而严格地规定的角色。
如:公务员、警察、法官、医生、会计、社会工作者等。
因为他们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运用不慎可能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
•社会对许多角色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只是指出了扮演这种角色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种角色叫开放角色。
如,父母、夫妻、兄弟、子女、亲戚、朋友等。
3.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理想角色:是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它是一种标准的和较高的要求。
实际角色: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角色规范时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被称为角色距离。
三、角色扮演宣布某人为某一社会角色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们真正相信他是这一角色,就要通过一系列环节使他表现出来。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表现1)布景与道具(作用)①象征性。
即象征着某一种角色的标志或活动场所,也间接证明着某一种角色的有效性。
②实用性。
即某些角色的实际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工具。
③道具、布景的设计、安排对角色的成功表现起着重要作用。
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①一个角色的更为直接的表现是他自己的仪表、风度。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仪容、外表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能引起人们对其内在品质的联想。
②人们认识一位角色,最主要的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姿态、风度等。
因为这些方面是社会角色内在品质的体现,因而在角色的表现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③为此,我们在追求个性的过程中,对于言谈、举止、姿态、风度的表现一定要有度。
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2.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1)了解角色期望①一个人扮演角色的前提是了解社会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
社会为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与他所处的社会位置相一致的角色规范,这是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
②然而,一个人要扮演角色就必须知道社会要他做什么,即他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这是对客观规定的了解和认知过程。
2)角色认同①一个人了解了角色期望之后,是否愿意按照角色规范去做。
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角色认同。
包括对角色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具体规范的承认与接受。
②由于一个角色所涉及的范围是宽阔的和纵深的,因此角色认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③角色意识: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所负的责任,意识到社会及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期待,并想努力去实践角色的状态。
3)对角色的实践①角色扮演:在具体的情境下去表现角色行为。
②具体过程:个体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确定行动取向(包括了他对角色的认同),他要根据互动对象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进一步选择行动策略(包括现实的或已习惯化了的内部解释过程),采取某种具体行动,他人依同样的机制做出反应,根据对方的反应,行动者反思自己的前一个行动。
如此持续下去。
四、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扮演失调)1.角色混淆: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原因:角色认知不清;场景分辨不清。
•角色混淆是角色社会化方面发生了问题,要么一个人未能基本上完成某一角色的社会化,要么对角色的了解和认知不足,同时缺乏扮演角色的实际经验和技巧。
2.角色紧张:有的人参加了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原因: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不适应他所承担的过多角色的要求。
•这种现象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长期的角色紧张会带来心理压力,以致引发心理疾病。
3.角色冲突:一个人承担着多种角色,这些角色所涉及的生活领域可能是互相分离的,也可能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4.角色失败:一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这是角色承担者严重不称职或他已不能继续承担这种角色的情况。
①两种情况角色承担者未能有效地按照社会的期望进行表演,其表现被证明是失败的;角色关系解体:原来的角色承担者无法再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
②原因:角色承担者自身能力不足;没有尽力承担所扮演角色的责任。
5.角色扮演失调问题的解决①认识你自己。
角色学习。
②选择你自己。
进行角色换位和角色转移。
③把握你自己。
进行角色训练和角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