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习题5

第十章习题5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1、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揭批“四人帮”运动还在开展B.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工作开始着手C.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恢复D.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会议是()A.中共十大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拨乱反正C.改革开放D.“两个凡是”5、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A.《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讲话C.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讲话D.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7、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A.中共十一大上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D.中共十二大上8、首次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文献是()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A.把邓小平写入党章B.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D.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是()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发展市场经济D.建设精神文明1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A.开始酝酿B.正式提出C.从科学构想变成现实D.完成历史使命1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卫生组织D.世界银行14、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A.《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D.《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2005年起,确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了一场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活动C.反腐败斗争D.党风廉政建设活动16、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线是()A.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B.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C.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7、到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第三位,外汇储备()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8、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法律是()A.《对外贸易法》B.《反分裂国家法》C.《行政许可法》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多项选择1、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在于它()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B成为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C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D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主要表现在()A.拨乱反正的推进B.国民经济的调整C.农场改革的突破性进展D.对外政策的调整3、1978年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A.包产到组B.包产到户C.包干到户D.统分结合4、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央于1980年5月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它们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1987年中共十三大()A.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比较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十章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8、1996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9、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革命的胜利10、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即()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1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包括()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大力建设创新国家D.社会主义荣辱观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13、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部署是()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4、为保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央政府严格执行的方针是()A.“一国两制”B.“港人治港”C.“澳人治澳”D.高度自治三、简答题1、简述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2、简述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简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4、简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5、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及其影响。

四、辨析题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3、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试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六、材料题第1题材料1:……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摘自《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2:一九七八年开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几天我们要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这将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全会。

前一次三中全会重点在农村改革这一次三中全会则要转到城市改革,包括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改革,可以说是全面的改革。

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

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是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农村改革三年见效,城市改革时间要长一些,三年五载也会见效。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公布后,人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面改革的雄心壮志。

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

——摘自邓小平1984年10月10日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1-82页。

材料3:当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特区姓“社”不姓“资”。

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

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

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

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摘自《深圳特区报》1992年3月26日《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3、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第2题、材料1: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

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材料2第十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

材料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