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和小组协作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的能力。

3、理解新政中国家参与经济与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对于挽救危机的不同效果;吸取罗斯福用于创新、敢于改革的勇气和精神,明白必须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进取,培养学生勇于承担、大胆创新的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教学重点解决方案:通过视频短片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危机存在的方方面面,加深学生对于新政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记忆。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评价教学难点解决方案:为学生展示“自由放任”政策和国家垄断基本主义政策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于“新政”意义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国民经济指标和数字,向学生展示新政后的美国社会,使学生了解到新政对于改变危机中的美国的重大作用;以小见大,以美国大危机看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使学生认识到这场新政的实质和局限性,以及新政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意义;最后,启发学生关于罗斯福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罗:小奥,最近还好吗?奥:老罗,唉……焦头烂额喔,难道您还看不出吗?罗:怎么了,美国出事了?奥:出大事了。

罗:不会吧,再大也大不过我那些子事吧?奥:是啊,您老当政时不也遭遇过吗?不是说解决了吗?咋又来了呢?这次和1929年的那次有区别吗?我能用您那一套解决问题吗?罗:这……罗斯福话到嘴边又堵住了,随后陷入了回忆和沉思,一幕幕辛酸的历史画面逐渐地在脑海浮现:【新课内容】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30年代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危机来临时政府也曾做过努力,但是这些措施不仅没有使美国摆脱危机,反而将美国人民推向深渊,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

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3、美国民众心中所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参选的口号,并以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福则热衷于进行改革实验。

……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

”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张∶59张的绝对优势而获胜。

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二.实施新政【提问 4】:经济危机有那些具体表现呢?(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金融方面(1)令银行暂时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4)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通过了《农业调整法》4.社会福利方面(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三.摆脱危机困境四.评价(一)进步性1.直接影响:(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2.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无法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本课小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

“新政”的成功是他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的结果。

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学习了本课,我们要试图吸取新政的启示以及学习罗斯福身上一些优秀品质,不断完善自己,为我们的社会献出力量。

【作业布置】:课外拓展:调查金融危机对上海造成哪些影响?调查上海市政府为解决这些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对如何缓解当前的金融危机提供一些有效建议?板书设计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30年代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金融方面(1)令银行暂时修业整顿,足部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4)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通过了《农业调整法》4.社会福利方面(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三.实质:国家干预经济四.评价(一)进步性1.直接影响:(1)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2.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局限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无法消除经济危机的隐患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六专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二节“罗斯福新政”<?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授课对象:高一理科生课程标准: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好,我们上课吧。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我们来简单说一下,“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的社会危机”。

到目前为止,似乎我还没有表明过我自己心目中的“资本主义”,呵呵,我心目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指以自由工商业为主导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的,在大社会小政府架构下的近现代化的社会模式。

是相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在事实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前提的、在小社会大政府架构下的中国中古社会模式而讲的,与其它社会模式暂时没有可比性。

好,我们接着说“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的社会危机”。

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以资本家和企业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商业负责交流,以私有制为前提。

于是,这样的社会必然会存在着兼并——当然,兼并的对象不再单单是土地了,要复杂地多,是能被当做资本的一切生产要素——因此我们再叫“兼并资本(土地)”似乎有点儿不妥了,而要改称为“垄断生产”就比较地好——像农业社会里一样,也依然会有“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发生——在这里,我们要意译这句文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垄断生产过程中处于弱势的组织或者个人依然会被榨得一无所有,中国的中古王朝更替时代一样,此时如果没有更好地救济,他们依然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因素,从而推翻现政府。

然而,与中国中古社会相类比的,中国中古绝对是政、权一体,因此不存在政府被推翻而政权依然会存在的可能性,绝对是要被一并被推翻,重新再来的,表现在历史上,就是朝代循环。

而近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是政、权分离的。

政府可以因政策执行的不力被赶下台,但至少整个社会被翻转的可能性要小的多了——如若再没有某些狂人的颜色革命的话——就当真是人类之福了!在经济上,因为生产资料是私有的,每个人都会经商业的渠道而各取所需——注意这里与按需分配的区别——既然是经商业的渠道各取所需,那么各方的地位是对等的,不存在强买强卖。

这样,我们想象一下,一旦一个大企业因故找不到市场,自己的产品没有了商业渠道,销不出去了,兑换不了资本家的成本和利润了——怎么办?——那么,工人就得下岗,挣不到糊口的钱了,假设这样的企业足够大,足够多的话,就会造成一个社会整体上的消费疲软——继而就会影响到所有行业的消费疲软——整个社会消费低迷,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经济危机就会发生。

资本主义社会一般会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

后来,到了股票交易所产生之后,金融业逐渐对工商业起很大甚至决定性影响的时候,金融干预经济就会造成规模更大的经济危机,因为金融的参与容易让一个社会的经济以信贷的方式出现大量的泡沫经济,并且它可以把社会的全部因素都能囊括进去,卷进一切社会因素,比如你就不会知道你存在银行的钱是否已经被用于买了美国国债,或者其它用处,你也别以为你的资本在股市里流呀流的不会流进太平洋而一去不复返——很有可能的,也是你所无法掌控的。

当然,话说回来,适量的泡沫经济能够很好的刺激生产,拉动内需,造成积极的社会交流活跃的局面。

但是,一旦泡沫失控了呢?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泡呢?——由于它的牵涉面过大,你想想看,一旦它崩溃了,呵呵……你的积蓄……你的企业产品或者公司服务既由于市场疲软卖不出去,又得不到银行,股市等等的奶源,因为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经崩溃了……嘿嘿。

总之,“金融危机”要比刚才说的由单纯的企业事故造成的经济危机破坏力要何止大的多,打个比喻吧——低端经济危机如同常规武器对经济的危害,而金融危机就是核武器!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经济危机,无论是低端的经济危机还是像“金融危机”这样高端的经济危机——我们会发现,如果政府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干预其中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的话,一切问题还是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