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教师成长的思考

对教师成长的思考

对教师成长的思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着陆点仍在于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主动而有个性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因此,教师如何才能更快地走向成熟、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期“三人行”将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这一话题展开。

目前,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研究中的显学。

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是什么?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增进、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思想成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职业素质。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朱永新先生把教师分为为教育而生存者和为生存而教育者两类。

李金池先生把教师分为事业型教师、职业型教师和雇佣型教师三类。

顾明远先生认为教师讲课有深入深出者、深入浅出者、浅入浅出者、浅入深出者。

著名作家毛志成先生说教师有大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恶教师,其中大教师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人生之乐的教育家。

教师成长从人生观意义上说应以“为教育而生存”为目标,从价值观意义上说应以做事业型教师为目标,从教学论意义上说应以深入浅出为目标,从职业生涯意义上说应以做大教师为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的终身追求应是特级教师境界: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教研的能手、教改的先锋。

我们可能会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换句话说,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从教师个人角度讲,“四学”是基本途径,即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向问题学。

1.向书本学。

向书本学习,要怀有四心:一是诚心,二是虚心,三是细心,四是恒心。

读书有方法,要做到痴读、持读、耻读、炽读,即如痴如醉地读,坚持不懈地读,怀有“一物不知,学者之耻”的愧疚之心去读,持有炽热的情感去读,没有收获,绝不罢休。

2.向实践学。

向实践学习应学会实做、精做、巧做和乐做。

实做就是做实。

工作不扎实、不踏实、不落实,便难以取得成效,教师专业成长也是一句空话。

3.向他人学
向他人学要学精髓。

作为为人师表的社会人,教师应该学会善待人生,知足常乐,奋发向上。

善待人生,就要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和学习,善待自己。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这就有个怎么对待社会、怎么对待他人、怎么对待工作和学习、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

对待社会,我们要多看光明面,少看阴暗面,要竭尽全力成为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对待他人应像春天般温暖,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多想别人的好处,少想别人的坏处,要学会感激;对待工作要有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任务,努力克服困难,立足本岗做出成绩,工作既是责任、义务,也是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

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工作是幸福的,学习也是幸福的,只有学到老,才能干得好,活得好;对待自己,要冷静分析,摆正位置,知足常乐,积
极进取,顺时儆省,逆时从容。

应该说,能否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否一生快乐、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

4.向问题学。

向问题学要学方法。

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

问题本身是我们学习的原动力,因为遇到了问题就需要解决,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

在学校里,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管理中会有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我们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坚持“四学”,才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