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窑洞调查报告篇一:社会调查---关于延安红色旅游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主题:XX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100512 学号:100512117 调查人:李婧指导老师:国亮年2月22日【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状况调查】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引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异军突起,对中国的旅游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使革命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得到更好地整合。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延安红色旅游业发展状况,对于学习革命历史知识、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生儿,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
推进红色旅游,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鉴于这一情况我在暑假假期间对此展开了以“延安红色旅游发展”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调查对象:通过走访相关旅游部门、参观红色旅游地和对游客的随机采访调查目的:了解延安红色旅游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优势调查方式:数据收集、实地考察调查时间:XX.02.10-XX.02.20关键词:旅游现状红色景观问题与建议正文一、延安红色旅游现状调查(一)延安市概况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陕北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性城市,1997年元月撤地设市,下辖1区12县,土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215.1万人。
延安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延安市坚持“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经济社会步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
(二)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延安市境内共有革命旧址360多个,仅市区就有130处168个,目前对外开放的有12处20多个,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有4处15个。
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地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与此同时,延安还有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古文化遗址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寺177处,石刻艺术1344处,古建筑180处。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红色旅游,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为延安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延安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着眼于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属国家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以打造“两黄(黄河文化、黄土风情)、两圣(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旅游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发展战略。
10多年来,延安市直接用于文物保护的社会资金达数百万元,不仅如此,延安市政府还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立了抗大纪念馆、新闻纪念馆、南泥湾纪念馆,并给各个旧址充实了500多件革命文物;多次组团到省外和国外进行旅游市场促销,发放红色旅游、黄土风情等宣传资料,组建了“延安精神宣讲团”及“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功勋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宣讲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有力地推介了延安红色旅游业;结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等,增强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近年来,延安市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XX年-XX年连续七年被陕西省政府评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旅游从业人员约10万人。
“革命圣地延安、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已成为延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突出优势。
以“红色旅游”着力打造“魅力延安”,让延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之地和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基地,是延安旅游业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任务。
据统计,XX年-XX年,延安市分别接待国内外游客509万人次、560万人次和650万人次,年均增长13%,综合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26亿元和35亿元,年均增长32%。
近几年春节期间,革命圣地延安推出了“延安过大年”春节旅游活动,吸引着中外游客来延安过春节、参观革命旧址,使延安再次出现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潮。
(三)延安市红色旅游景点1、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离开凤凰山后,于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所。
在这里曾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
供参观的有中共七大会场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旧居,亦是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
景点地址:位于延安市西北2.5公里的杨家岭村2、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
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景点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王家坪路3、延安清凉山篇二:研究报告,公文篇一:公文写作—调查报告陕西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XX年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查情况的报告为了正确把握人口形势,掌握XX年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为评估上半年工作和部署下半年工作提供依据,省计生委组织100名调查人员,组成10个调查组,由处级干部带队,采取不打招呼,住甲地查乙地,直接入户的办法,于4月16日至4月28日,对10个地市75个县的100个村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6.3万人。
从调查结果看,我省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新的进展,发展势头很好。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继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综合服务县的工作在各地普遍展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特征1、出生率继续下降,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据调查,上半年全省出生率4.83‰(统计报表为4.32‰),自增率1.13‰。
以此推算,全省上半年出生17.48万人,自然增加4.09万人。
与去年同期比较,出生率下降了0.53个千分点(去年上半年调查出生率为5.36‰),自增率下降了 1.03个千分点(去年上半年调查自增率为2.16‰)。
比去年同期少生了1.82万人。
按照上半年出生率推算,全年出生率为11‰左右,有把握完成全年人口计划。
2、计划生育率提高,多胎生育下降。
在调查出生的789人中,其中计划内758人,计划外31人(“外二”15人,多孩4人),计划生育率96.1%,同口径比较,比去年同期的92.3%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在调查的100个村中,无计划外生育的有72个村,占调查村数的72%,计划生育率在90%以上的有85个村,占85%。
多孩出生得到有效控制。
在调查的100个村中,97个村无多孩,占97%;在调查的789人中,多孩只有4人,多孩率为0.51%,比去年同期的0.58%有所下降。
本次调查出生的789人中,持《准出证》生育的有663个,持证生育率为84%,比去年10月国家计生委调查55.1%的持证率高出28.9个百分点。
3、出生统计误差率明显下降。
100村调查出生789人,报表上报746人,相差43人,出生统计误差率为5.45%,比国家计生委去年10月调查的17.1%低11.65个百分点。
100个村中,有66个村无误差。
4、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加强。
调查发现,基层工作薄弱的状况有所改观。
计划生育宣传有一定声势,规范、醒目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服务意识在基层干部思想中逐步增强;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基本得到落实;基层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定期的“三查”制度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乡村两级的育龄妇女信息卡较好地发挥了作用,人口计划的下达程序比较规范;各村都有计划生育专干,报酬基本落实。
二、调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少数地方计划外生育依然存在,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
从10个地市被调查的村汇总情况来看,各地市的计划生育率基本都达到了要求,但被调查的100个村中,仍有28个村出现了计划外生育。
在被调查的渭南市10个村中出生了2个多孩,宝鸡市和商洛地区10个村各查出1个多孩。
中央在80年代就提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多孩,但目前多孩仍没有完全杜绝。
2、瞒报、漏报出生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瞒报、漏报出生的问题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全省调查出生789人,报表出生746人,少报43人,漏报率为5.45%。
调查计划外二孩出生15人,上报7人,漏报率为53.3%;调查多孩4人,而报表只有1个多孩。
10个地市漏报率在5%以上的有5个地市。
延安市10个村调查出生41人,上报37人,漏报4人,漏报率为9.76%。
3、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低,“三查”工作不到位。
这次调查的100个村中,生育后3个月内应落实节育措施的有433人,而及时落实节育措施的只有248人,及时率为58.7%,比去年同期的67.2%低8.5个百分点。
最低的商洛地区及时率为46.9%,西安市和延安市分别为48.4%、52.4%。
被调查的100个村中,有14个村上半年生育的40名妇女无一例及时落实节育措施。
调查中发现,计划外生育的妇女,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及时落实节育措施,而导致盲怀超生。
被调查的100个村中,重点“三查”对象(即39周岁以下上环的,使用药具的未落实节育措施的)7976人,实查7042人,“三查”率为88.04%,有934名妇女应该“三查”而没有“三查”,这些人随时都有盲目怀孕和计划外生育的可能性。
在“三查”的7042人中,查病的有1006人,占14.3%;查出有病的330人,占查病人数的32.8%;查出有病而得到治疗的有197人,占有病人数的60%。
“三查”中的查病工作是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调查的查病率只占到14.3%,有一半地市查病人数在70例以下,个别地市没有开展查病工作。
4、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普及率低。
从婚育新风、生育政策、奖罚规定、生殖健康知识等方面,采取问卷的方法,对100个村的1000多名妇女进行了调查。
调查人员普遍反映,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知之甚少。
虽然多数村都建立了人口学校,但村级的人口学校绝大多数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5、流动人口管理依然薄弱。
调查显示,100个村中有流动人口3152人,其中持有婚育证明的1387人,持证率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