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ppt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ppt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三)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总结三: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 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五、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答题方法
(一)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二)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连 接 点
讨论
唐朝(中唐)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成为一 牛李党争、宦官专 座“空城”; 冷落荒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凉 总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 结 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 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讽喻现 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昔
总结二:怀古伤今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 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 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 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 情、不满或是警戒。怀古尽管触点 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 烈关注。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览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刘禹锡的《石头城》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问: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情感有何不同?
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 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 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 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 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 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 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 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 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二、高中教材咏史怀古诗回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 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 • (二)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 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嵬、 华清宫、汴河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 乱等。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 伤己
同病相怜型:自己 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得遂心愿,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理解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 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 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四、典题赏析
(一)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讨论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二)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 居临政的地方。③六朝:金陵曾作为六个王朝的都城④结绮、 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⑤《后庭花》:乐曲名,相传陈 后主游宴后庭,为张贵妃作此曲,不久亡国。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
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1. 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
韦诗写台城物是人非,寄托昔盛今衰的感 慨;刘诗借古讽今,道出六朝灭亡缘于竞相 豪华奢侈。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 限伤痛与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借 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凄 清而令人伤感的气氛。 刘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 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又直接发 表议论,指出台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