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基础练习1.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 浓氢氧化钠溶液B . 浓盐酸C . 浓硫酸D .饱和食盐水2.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B .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C .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 .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B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D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4.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B .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5.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 . NaClB . KOHC . MgOD .Cu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A .干冰 CO 2B .生石灰 Ca(OH)2C .烧碱 NaOHD .食盐 NaCl7.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 .Na0HB .Na 2OC .Na 2SO 4D .Na8.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酒精 乙醇 C 2H 6OB .纯碱 氢氧化钠 NaOHC .熟石灰 氧化钙 CaOD .铜绿 氢氧化铜 Cu 2(OH)2CO 3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 +,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 .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 .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1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将草木灰(含K 2CO 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B .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C .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D .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11.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② D .①③④12.(2011.天津市)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所示,其中显酸性的是 ( )番茄汁 糖水 牙膏肥皂水 pH 4 7 910A.番茄汁B.糖水C.牙膏D. 肥皂水13下图中X 、Y 、Z 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X 是稀盐酸 B .Y 是水C .Z 是石灰水D .无法确定X 、Y 、Z14.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 ﹤7的是 ( )A .CO 2B .KOHC .NH 3•H 2OD .KCl15.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 ,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A .橘子B .葡萄C .牛奶 D .玉米粥16.日常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 如图1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橙汁、酸奶都呈酸性B . pH 小于7的雨水都属于酸雨 C .肥皂的碱性比氨水强 D .柠檬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物质 橘子 葡萄牛奶 玉米粥 pH 3~4 3.5~4.56.3~6.6 6.8~8.017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18.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A.10%KOH B. 20%KOH C.10%HCI D. 20%HCl19.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
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 唾液(pH:6.6-7.1)B.血液(pH:7.35-7.45)C. 胆汁(pH:6.8-7.4)D.胃酸(pH:0.8-1.5)20.)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物质食醋牛奶食盐水牙膏肥皂水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
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B.牛奶C.食盐水D.牙膏或肥皂水21.)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是:大豆6.0~7.0,茶5.0~5.5,玉米7.0~8.1,马铃薯4.8~5.5。
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A.大豆B.茶C.玉米D.马铃薯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23.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C.用托盘天平称取5.4 g氯化钠D. 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24.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25.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B.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C. 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26.)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A.NH4HC03B.K2 C03C.CO(NH2)2 D.Ca(H2P04)227.下列化肥中,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的是()A.尿素CO(NH2)2B.氯化钾KCl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D.硫酸铵(NH4)2SO4 28.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氮肥B.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C.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9.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A. 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 Fe2O3加入NaOH溶液中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30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铁与硫酸铜溶液B.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硫酸D.氮气和氧气3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渍32.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A.浓盐酸B.铁粉C.生石灰D.石灰水33.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食盐溶液34.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A.氯化钠和水B.硝酸铵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铜和稀硫酸35.)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KCl → KNO3B.Fe(NO3)2→AgNO3 C.SO3 → Na2SO4D.H2→Cu3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将碘酒滴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C.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溶液由无色变红色37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都称为碱B. 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D.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3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40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pH ﹤6.5 7.0—7.1 7.5—8.5 8.5—12.0﹥12.5颜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41如右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大烧杯甲中会有白烟产生B.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后,丙中酚酞试液会变红C.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乙中产生白色沉淀D.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水和浓硫酸后,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42.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
在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是一个大家族,所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B.所有酸中都一定含有氧元素C.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会增加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3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A.高锰酸钾(KMnO4)B.熟石灰(CaO)C.硫酸铁 (FeSO4 )D.烧碱( Na2CO3)44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 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45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