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
体位与活动:
病人取侧卧位时,躺向插管侧,可在引 流管两方垫以砂袋或折叠的毛巾,以免压 迫引流管,鼓励病人经常深呼吸与咳嗽, 以促进肺扩张,促使胸腔内气体与液体的
排出。
胸腔闭式引流管
• 体位与活动: 当病情稳定,可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活 动时病人应知道发生引流管脱落或引流瓶 打破等意外时的紧急处理方法:立即将胸 侧引流管折曲,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或备 止血钳夹住胸管。
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污染。高危管道患
者协助更换体位时应两人或两人以上操作,先确
认导管情况(包括外露长度等),由专人负责固
定导管,操作后再全面确认导管固定情况。
总体要求
5
常见的引流管护理
头部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硬膜外或残腔引流管;
脑脓肿 术后脓腔引流管
颈部引流管: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橡皮条或引流管
• TEN护理时应注意:
• 观察滴入后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症状 轻可控制滴入量,症状重则暂时停用。 • 拔管:病情得到控制,情况明显好转,可
考虑拔管。
5
常 规 引 流 管
胃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 脱出。
胸部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
腹部引流管:胆囊,胆道引流管;腹腔双套管灌
洗引流; 腹腔造瘘管:胃造瘘、空肠造瘘;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
常规引流管:胃管;尿管
1
头 部 引 流 管
脑室引流管
引流袋放置高度:距侧脑室的距离为10~15cm 侧脑室定位:平卧位以双侧外耳道为起点
侧卧位以鼻尖为为起点
I类高危管道:
此类管道如稍护理不当,即可 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迅速造成患者死 亡。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颅 内引流管等。
按危险因素分类:
II类中危管道:
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可危及 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如胸腔闭 式引流管、深静脉置管、T管、小肠养 管 特殊手术的胃管
按危险因素分类:
III类低危管道:
管道分类
常见的管道有很多,它们分别具有不
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
。作为临床护士,更要管理好这些管道,
而护理的质量与否,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
至患者生命。
管道分类
按置管目的分为:
供给性管道 按危险因素分为: I类高危管道 II类中危管道 III类低危管道
排出性管道
监测性管道 综合性管道
按危险因素分类:
引流管的护理
外二
1
病情危重、复杂多变
生命的 管道
3
2
放置多种管道
必须管理好管道
主要内容
1
2 3 4
管理理念 管道分类 总体要求 常见管道护理
5
展
望
五常法(5s)管理
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 、常自律。
五常法是源于五个日本字:(管理)、(整 顿)、(清扫)、(清洁)、(教养)、全
硬膜外或残腔引流管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放置在头部创腔(穿 刺点)一致的位置,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 术后48小时后,引流袋可略放低。
血性脑脊液已转清,应及时拔除引流管。
一般在术后三四天。
脑脓肿术后脓腔引流管
• 引流管置于低位,距脓腔至少30cm,引流管的位 置应保留在脓腔的中心。 • 病人卧位需适于体位引流的要求。
胸膜腔负压,维持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
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
胸腔闭式引流管
方法: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
腋中线第三肋间。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
1.5—2cm的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
利于通畅引流。胶管置于胸膜腔内4—5cm。
胸腔闭式引流管
• 连接装置:
水封瓶上的短管作为空气通路,长管置于液
此类管道如护理不当,不会直接 危及患者生命,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 后果。如胃管、周围静脉穿刺、尿管 、普通伤口引流管等。
总体要求
1、清醒患者加强宣教,说明置管的目的和重要性,
并告诉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脱衣或活动时防止 拉出;对意识不清,躁动患者用约束带适当约束 。 2、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在开放、更换各 管道时,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避免院内感 染。
胆囊、胆道引流管 ---T管引流
拔管后护理
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避免腹肌
紧张
拔管后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残留窦道, 1~2日后可自行闭合
4
腹 腔 造 瘘 管
腹腔造瘘管:胃造瘘 空肠造瘘
胃造瘘:保持通畅,并记录引流量、性状,注意造瘘口 皮肤的清洁。 空肠造瘘:为提供营养的途径。 TEN护理时应注意: a. 预防感染,每次开放前及滴完营养液后均应以无菌 纱布包扎管口,以除细菌 污染,因为营养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 b. 防止阻塞,每次应先滴入葡萄糖盐水,然后再滴入 营养液,滴完后,要用温水冲洗营养液管,以防堵塞 。
面下3—4cm
• 注意:
如长管置于液面太多,病人需加入压力才能将
胸膜腔内气体或液体排出。
胸腔闭式引流管
• 固定:
引流管的长度约100cm,引流管不能垂下绕
圈,(阻碍引流—造成回流压)引流瓶放置应低
于胸腔引流出口60cm或以上,并妥善固定,以免
意外踢倒。 • 注意事项: 搬运病人前,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将 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在松开止血钳前
风 险 管 理
• 对所有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防止非计 划性拔管。 • 风险管理的意义 能在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进行的积极预防, 有效防范护理风险发生。防患于未然,把发生 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主动出击。
风 险 管 理
• 对所有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防止非计 划性拔管。 • 大胆改革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 从入院评估、导管安全、预防感染、减轻工作 量、统一标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 。
通畅
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
加以适当约束
•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
度
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切口
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
胆囊、胆道引流管 ---T管引流
• 评估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的量:正常成人每 日分泌胆汁800~1200ML 观察胆汁的颜色和性状:正常胆汁应为
黄 色或黄绿色,清亮而无杂质
胆囊、胆道引流管 ---T管引流
• 胆汁的量太多或太少应如何解释?
多:肝细胞功能差;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渗
出液者;胆肠吻合术后十二指肠液倒流;胆
总管下端梗阻
少: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中
毒性休克全身血容量低,导致肝血流量减少,
胆汁分泌相对减少
胆囊、胆道引流管 ---T管引流
• 胆汁颜色异常应如何解释? 草绿色: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部是“S”开头,故亦称为“5S”。
五常法(5s)管理
五常法是为管理企业空间而产生的, 但目前国内护理管理领域普遍实施“5S” 管理,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 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浪费,保障护
理质量,营造团组织: 对科室护士全员培训各种管道的护理
常规,加强管道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
白色: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 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 红色:胆道内有出血
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 余结石
胆囊、胆道引流管 ---T管引流
• 拔管护理
拔管时间:术后2周左右,在T管腹腔段周
围由大网膜等组织包绕粘连形成牢固窦道,
此时拔管,不会使胆汁漏入腹腔。年老体 弱或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应用 皮质激素的病人应延长拔管时间。
• 手术野常规放置 引流条24-48小时。 • 密切观察渗血情况。 • 注意引流液的量、色,及时更换浸湿的敷 料,记录出血量,以便了解切口出血情况 和引流切口内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
• 甲状腺术后病人常规在床头备无菌手套,清
创包,气管切开包。
3
胸 部 引 流 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目的:
排除胸腔内液体,气体,恢复和保 持
总体要求
3、固定牢靠,随时查看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
塞、脱落、受压;管道衔接处有无分离、有无液体 外渗、有无被血液污染;查看引流管固定用缝针 针眼处有无脓液,缝线有无脱落,如有脱落及时 提醒医生缝针加固;观察贴膜、胶布及固定带, 受潮、松脱时应及时更换处理。
总体要求
4、患者翻身、排便、下床时因体位改变,应注意保
习。新护士逐一考试通过。
五常法(5s)管理
2、常整理:
在走过、路过的时候,不要错过随手
检查,查管道放置的位置、通畅等情况。
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
五常法(5s)管理
3、常清洁:
保持各个管道表面、患者皮肤、粘膜
的清洁。及时去除不洁因素,防止因面部
泛油、皮肤潮湿等因素导致的感染、意外 脱管的危险。
五常法(5s)管理
• 术后24小时方可进行脓腔冲洗,冲洗液用庆大霉 素+生理盐水(8—16万u/100ml)缓 慢注入腔内 ,再轻轻抽出,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庆大 霉素2—4万u,然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
• 引流管可根据X线检查结果加以调整,待脓腔闭 合后拔除。
2
颈 部 引 流 管
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橡皮条或引流管
4、常规范: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组员护理时存在的
各种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制定各个
管道护理流程,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 程序化。
风 险 管 理
• 对所有留置管道的患者,采用风险管理防止非计 划性拔管。 •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 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至最低 限度的管理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管
•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