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Ⅲ型胶原的沉积IlIj。 目前认为。激光治疗要达到治疗目的需进行1-6次。每 次应间隔4—8周。波长542 nm,能量(3.5~7.5)J/cm2和辅助 治疗(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或5一氟尿嘧啶)是影响治疗 效果的关键冈素lm。该方法常见的并发症有:短暂的皮肤紫 癜、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l。 1.5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既可以单用也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比如联合皮 损内注射皮质类同醇激素等。Zoubouhs等旧对单用冷冻疗法 的患者进行了32个月的随访.发现有76%的增生性瘢痕患 者有明显改善且无复发。Har-Shai等lJ4l同样对冷冻疗法的患 者进行了18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有50%以上的患者瘢痕 体积得到改善,并且在观察期内未见复发。目前认为,冷冻疗 法引起微循环的缺血性损伤.随之细胞破坏和缺氧导致瘢痕 组织的萎缩。冷冻治疗后。胶原结构及胶原合成趋向正常1w。 一般认为,至少冷冻20次才能对增生性瘢痕产生较好 的治疗效果。相对其他治疗方法.冷冻治疗不为大多患者接 受的原因是治疗时的疼痛、皮肤萎缩、色素减退以及较多的 治疗次数。目前。利用冷冻探针进行局部冷冻,可以在尽量不
1.7
有报道建议,每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30~40 mg,每个约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m2
的皮损的最大剂量为I mg.故每次治疗的最大面积不应超过
40
5一氟尿嘧啶
cm2。据此,可以认为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不适用于严
5一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活性的嘧啶类似物.目前已用 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Im。有学者报道,以5一氟尿嘧啶和皮 质类同醇激素局部注射.结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 痕,几乎所有皮损都得到了改善.而且没有复发旧。此外。也有 学者报道,单用5一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后临床症状(瘢 痕的厚度、颜色、硬度等)得到明显改善Iml91。5-氟尿嘧啶可能 是在胶原重塑期起作用.通过阻断DNA的合成和转录.可以 迅速抑制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的增殖【l-q。 5一氟尿嘧啶的副作用主要是治疗时的疼痛、色素沉着、 溃疡形成、注射部位紫癜以及组织塌陷等。
YR,Wu WS,Jeng SF,et a1.Activation of ERK and p38
kina.se mediated keloid fibmblast apoptosis after flashlamp pulsed— dye laser
treatment【J J.bsers Surg Med,2005,36(1):31—37.
cryosurgery scars.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14] 【13】 【12】
1999,135,【91:10锣一1055. Bouzari N.Davis SC.Nouri K.Laser hypertrophic
Kuo treatment
of keloids and
scal,【J1.Int J Dermatol,2007,46(1):80—88.
1.8其他
重的大面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但是,外用皮质类同醇激索组 织渗透性较低.只能用于比较浅表的瘢痕121。类固醇激素的治 疗一般始于创伤后1个月.可以在对瘢痕情况莺新评定后行 每月1次的注射治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尽管在注射药物中 已经加了麻醉剂,注射时仍有剧烈疼痛感,另外还有皮肤萎 缩、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 1.4激光治疗 激光在瘢痕的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往。C0: 激光和氩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复发率在90%以上唧。结合皮 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瘢痕复发率有所降低(16%~74%)。脉 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率可达到57%~83%。但 是。Wittenberg等110l进行了一项随机单盲的对照研究,患者接 受4次激光治疗.每次间隔8周.结果发现用595 nm脉冲染 料激光的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有关激光治 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的机制是:激光发 出的能量被血红蛋白吸收,产生的热量破坏了局部的微血管 系统,使组织缺氧从而导致胶原纤维受热重排、肥大细胞的 活性增强,使组胺释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另有报道认
为,585 nm脉冲染料激光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降低
其他保守治疗还有皮损内注射博来霉素、外用洋葱提取 物/肝素凝胶,以及口服依那普利等。 博来霉素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也被用来 治疗顽同性跖疣,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已有研究证实,注 射博来霉索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53.8%。73.3%.且 无复发120l。认为可能是博来霉素抑制r胶原的合成。 洋葱提取物/肝素凝胶同样被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Ho 等㈣进行的实验证实.术后外用洋葱提取物/肝素凝胶可使瘢 痕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洋葱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来源的成 纤维细胞。尤其是瘢痕来源的.除了抑制其有丝分裂,还能减 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肝素可能在与胶原分子的相互作用中 有重要影响,但肝素也会出现全身效应的副反应。 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转换酶抑制剂,Iannello等瞄l用小剂 量的依那普利治疗2例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患 者,在1南个月内,患者的瘢痕有了明显改善.这可能是血管 转换酶抑制剂与纤维组织形成有关。 2增生性瘢痕伴轻度的瘢痕挛缩 对于大面积或分布广泛的增生性瘢痕,可以考虑瘢痕挛 缩松解术.也可以切除后根据情况选择局部皮瓣转移术或皮 片移植术.如症状明显改善,则可用上述的保守疗法进行长 期的治疗: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则需重新行手术治疗。 面积较小或线形的增生性瘢痕可选择保守疗法,也可进 行完全的手术切除。之后也需要长期应用保守疗法防止复 发;如果单纯的手术切除后复发,则需再次手术切除,并于术 后1个月起,局部注射皮质类圊醇激素,而且可以在对瘢痕 情况重新评定后,行每月1次的注射治疗。
h,
应至少连续使用2.3个月。为避免刺激和受热引起的红斑以 及其他皮肤不良反应。如皮肤浸渍、瘙痒等,应每天清洗硅薄 膜和患部皮肤131。 1.2压迫疗法
增生性瘢痕无瘢痕挛缩 对于未出现瘢痕挛缩的增生性瘢痕.目前主张采用以下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加压疗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 应用,常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四。目前,压迫疗法是治疗烧 伤后增生性瘢痕的首选保守治疗方法.可使瘢痕变薄变软. 有报道认为压迫疗法的有效率可达到60%一85%t研 压迫疗法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有两点:①压迫可使局部血 流量较少,引起or2一巨球蛋向减少和胶原酶增多.使胶原降 解;血流量的下降引起过度的组织缺氧,导致成纤维细胞退 化和硫酸软骨素水平降低.胶原降解增多;另外。缺氧也会松 解与体表皮肤平行的胶原纤维。(参压迫可诱导前列腺素E2 释放,进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形成。 瘢痕增生期内进行压迫疗法是最有效的。因此,一般建 议在创伤后6个月内即开始压迫治疗I"11。目前认为的最佳方 法是,每天以24~40 mmHg的压力治疗18—24 h,直到瘢痕成 熟旧。 1.3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较理想 的方法,治疗有效率为50%一100%,而复发率在9%.50%。皮 损内注射可以单独或联合治疗,例如,Mustoe等191用硅薄膜和 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万方数据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une 201 0,V01.6 No.3
3增生性瘢痕伴严重的瘢痕挛缩包括关节挛缩 增生性瘢痕如果发生严重的瘢痕挛缩,或者出现关节挛 缩,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瘢痕挛缩松解术以及切除后根 据情况选择局部皮瓣转移术或皮片移植术。如果症状改善。 则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且可用压迫疗法、硅凝胶、外用洋 葱提取物,肝素凝胶等非手术疗法辅助治疗,防止复发:如果 症状改善不明显,则需重新行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200011 民医院整复外科。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
万方数据
组织T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6月第6卷第3期
・179・
在创伤愈合期.皮质类固醇激素通过影响胶原的重塑和 抑制炎症反应来阻止瘢痕形成。可能的作用机制有:①抑制 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④收缩血管使提供给刨面的氧 和营养物质减少;(D激活内源性胶原酶;(蓟减少TGF—B等炎 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移动和吞噬作用。
目前常用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皮质类同醇激素药物是 曲安奈德注射液,浓度10~40 mg/mL。治疗周期为4—6周121。
损伤表皮的情况下破坏深层的瘢痕组织。
1.6干扰素
干扰素是天然存在的对增生性瘢痕有抗纤维化治疗作 用的细胞因子。Tredget等¨5嗨干扰素用于治疗烧伤后增生性 瘢痕,有78%的患者得到显著改善。干扰素的作用是通过抑 制成纤维细胞合成l型和Ⅲ型胶原蛋白.以增强胶原酶的活 性来达成的。TGF—B的减少对改善瘢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干扰索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流感样症状和注射时的疼痛。
1673.-0364(2010)03-0i78-03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 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 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 障碍Il】。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期,即增生期、减退期 和成熟期,一般在创面愈合后l一3个月开始增生闼,6个月达 到高峰。其临床特征为瘢痕充血,色鲜红,增生活跃,但不侵 及正常皮肤。增生期后为减退期,一般需6个月至1年,此期 瘢痕颜色逐渐转为棕色.体积变小,硬度变软,然后进入成熟 期。然而,有些增生性瘢痕会发生瘢痕性挛缩,特别是关节处 的瘢痕挛缩,常造成关节的功能障碍;另外,增生性瘢痕的减 退过程较缓慢.常出现瘙痒、疼痛等主观不适症状。因此,制 定合理的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我们根据临床上 增生性瘢痕是否伴有瘢痕挛缩以及瘢痕挛缩的程度.针对相 应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178・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une 2010,V01.6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