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题
1.常见设问方式:
A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B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一般思路方法:
A审读标题,挖掘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
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
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
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
C整体感知,确定身份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
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
如杨炯的《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大体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
D抓关键词,分析意象
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尤其是典型意象和历史典故,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答题格式规范:
A自然环境背景+性格(动作或心情)+身份
B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引用关键字词证明(解释)并点明身份。
C依据分值决定性格(动作或心情)的个数,性格用词一般以四字词语或双音节词。
4.常见答案用词:
A身份(暂列七种):
(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如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
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
(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一般认为来自屈原的“香草美人喻”
如曹植的《杂诗六首》之一说:
“南国有佳人,容颜若桃李。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其中的“佳人”也有讽喻的意味。
(3)羁人:就是在旅途中被羁绊,不能回乡的人。
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突出宫人之“怨”。
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
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谪人:多描绘被贬官者内心的苦闷与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
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B心情:孤单寂寞、欣喜若狂、悲愤满膺、依依惜别、惜春伤时、伤春悲秋、忧心忡忡。
C性格:傲视权贵、忧国忧民、纵情山水、爱贤惜才、爱国报国、英勇无畏、怀才不遇、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