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林黛玉进贾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
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背景音乐中导入新课展示主要情节。
】[推进新课]师:在我们走进贾府前,先来了解写这一伟大作品的作者情况,谁来介绍呢?生1:我来介绍我收集的资料,请大家听后帮我补充。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因牵连,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
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生2:我来补充关于《红楼梦》的知识。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生3:《红楼梦》还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生4:《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有人这样评价:“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充分,对《红楼梦》了解得非常多,下面我想就大家是否阅读过《红楼梦》全书的情况作个调查。
【学生纷纷反馈自己阅读的情况,教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简要介绍选文的内容和相关章节故事梗概。
】师:请大家按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同学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补充或者纠正讲述的错误。
【投影。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大家按学习小组组成交流单位,提出自己对课文层次划分的意见,集体讨论给出划分结果和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我们的代表给出自己划分层次的理由。
【教师适当点拨。
】【投影。
】①初进荣府开端②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③初见凤姐(重点)高潮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继续发展⑤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⑥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⑦安排起居结局师: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 生:(齐答)宝玉、黛玉相见。
师:对于宝玉来说,这一节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这也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类似的第一次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数数文中有哪些“第一次”。
师:林黛玉进贾府是——(师生齐说)第一次,也就是说小说在这里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生l:还有林黛玉见到的贾府人物,也是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生2: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
师: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
】生l: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问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师:这里黛玉的发现表明了——生:(抢答)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
生2:黛玉还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
生3: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
生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
师:这又表明了——生:(抢答)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师:从黛玉角度你还能感受到——生:(抢答)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师:能不能把刚才讨论的文字综述一下?生5: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师:表述得很全面,也比较深刻。
我们需要在讨论发现之后能够借助与这样的语言训练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师:读到这里,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古代i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试着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
3.阅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章节,熟悉《红楼梦》内容。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推进新课]师:我们先从认识谁开始?生:(七嘴八舌)王熙凤、三春、贾母、宝玉……师:意见还不一样呀,按道理林黛玉在贾府最先见过的是谁呢?生:(齐答)贾母。
师:那好,我们就从“老祖宗”开始吧。
随着黛玉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不同世界中的人物。
请大家借助于黛玉的双眼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祖宗”。
【学生交流。
】【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师: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生1:《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生2: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环绕在她的周围,地位不同一般。
生3: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生4: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生5: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生6:我想补充一点,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还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就受到贾母的疼爱,也为下文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作了铺垫。
师:这点发现得很好,真没想到同学们看书很细致,已经能够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了,值得表扬。
初识了贾母,下面最想说谁?生:(齐嚷)王熙凤。
师:真应了那句话——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我们这就来见凤姐,不过见凤姐前,我们还是来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问声好呀。
【学生自由阅读描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等文字。
】生7:(率先提出疑问)老师,这里没有具体说到三春分别长什么样,叫我们怎么知道呢?师:就是呀,那曹老先生也太草率了,这让黛玉也分不清了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沉思后小声交流意见。
】生8:我想,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这么多人出场,一个个写过去那就都是浮光掠影了,不如先写主要的,其他人先一笔带过,以后慢慢在提到的时候来个具体出场描写。
师:有道理,看来曹老先生不是忽略了这个问题。
生9:我补充,我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第一次见到很多人的时候,比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对每个同学不能都一一认识,但班主任的样子还有同桌或者同一宿舍的同学总是印象最深的,以后大家就渐渐熟悉了。
【学生点头称是。
】师:对呀,这也是生活中常见到的景象。
你理解得真好,能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去来理解小说,其实这也告诉我们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对小说的解读正是要建立在生活之上。
师:说了半天,我们冷落了风姐了。
【生笑。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
】生10:老师,让我们看看这个电视片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