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篇一:补体结合实验第二节补体结合实验补体结合实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映系统抗原或抗体的实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映。

这一传统的实验经不断改良,除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和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自身免疫性溶血,若是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解决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解决红细胞膜,致使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

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实验中有5种成份参与反映,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映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实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路,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映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映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缘。

若是反映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映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映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实验阳性。

若是反映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实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实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实验示用意二、实验方式补体结合实验的改良方式较多,较常常利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式应用较为普遍,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1.抗原实验顶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利用粗制抗原时,须经一样处置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份的非特异性反映。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实验中,抗原与抗体按必然比例结合,因此应通过实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

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二者都呈强阳性反映(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

滴定方式举例如表14-4。

在试管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抗原,配加不同稀释度的抗血清,另作不加抗原的抗体对照管和不加抗血清的抗原对照管。

依如实验方式加补体和指示系统,温育后观察结果。

在表14-4中可见1:64抗原和1:32抗体各作为1个单位。

在正式实验中,抗原一般采用2~4个单位(1:64~1:32),抗体采用4个单位(1:8)。

表14-4抗原和抗体的方阵滴定抗原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抗体对照抗血清稀释倍数1:4 4 4 4 4 4 4 3 0 01:8 4 4 4 4 4 2 1 0 01:16 4 4 4 4 4 1 0 0 01:32 4 4 4 4 ④0 0 0 01:64 4 4 3 3 2 0 0 0 01:128 4 3 2 1 ±0 0 0 01:256 3 2 2 ±0 0 0 0 01:512 2 1 ±0 0 0 0 0 0抗原对照0 0 0 0 0 0 0 0注:一、二、3、4别离表示溶血反映强度+、++、+++、++++;0为不溶血。

3.补体滴定按表14-5慢慢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最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肯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实验中利用2个实用单位。

如形14-5中的结果为1:60的补体0.12ml可产生完全溶血,按比例公式0.12×2:60=0.2:x计算,x=50;即实际应用中的2个补体实用单位应为1:50稀释的补体0.2ml。

表14-5补体的滴定管号1:60补体(ml)缓冲液(ml)稀释抗原(ml)致敏srbc (ml)1 2 3 4 5 60.04 0.06 0.08 0.10 0.12 0.140.26 0.24 0.22 0.20 0.18 0.160.1 0.1 0.1 0.1 0.1 0.1浴30min 37℃水置放0.2 0.2 0.2 0.2 0.2 0.2浴30min 37℃水置放不溶血不溶血微溶血微溶血全溶血全溶血结果(二)血清标本收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查验或将血清保留于-20℃。

血清在实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本现象时可做下列处置之一:①加热提高12;②-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③以3mmol/l盐酸处置;④加入少量补体后再加热灭活;⑤以白陶土处置;⑥通入co2;⑦以小白鼠肝粉处置;⑧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补体。

(三)正式实验以小量法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实验为例。

按表14-6慢慢加入各类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

阴性、阳性对照管中应别离为明确的溶血与不溶血;抗体或抗原对照管、待检血清对照管、阳性和阴性对照的对照管都应完全溶血。

绵羊红细胞对照管不该出现自发性溶血。

补体对照管应呈现2u为全溶,1u为全溶略带有少量红细胞,0.5u应不溶。

如0.5u补体对照出现全溶表明补体用量过量;如2u对照管不出现溶血,说明补体用量不够,对结果都有影响,应重复进行实验。

补体结合实验结果,受检血清不溶血为阳性,溶血为阴性。

表14-6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实验操作程序反映物(ml)待检血清管测定稀释血清抗原缓冲液2u补体1u补体0.5u补体致敏红细胞混匀,置37℃30min后观察结果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阳性对照管测定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阴性对照管测定0.1 0.1 -0.2 --0.2对照0.1 -0.1 0.2 --0.2抗原对补体对照管照管-0.1 0.1 0.2 --0.22u -0.1 0.1 0.2 --0.21u -0.1 0.1 -0.2 -0.20.5u -0.1 0.1 --0.2 0.2--0.4 ---0.2红细胞对照管混匀,置37℃1h或4℃16~18h三、应用和评价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必然的长处:①灵敏度高。

补体活化进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映和凝集反映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

②特异性强。

各类反映成份事前都通过滴定,选择了最佳比例,出现交叉反映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

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

④易于普及,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实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补体结合实验可应用在以下几方面:①传染病诊断。

病原性抗原及相应抗体的检测。

②其他抗原的检测。

例如肿瘤相关抗原、血迹中的蛋白质鉴定、hla分型等。

③自身抗体检测。

可是补体结合实验参与反映的成份多,影响因素复杂,操作步骤繁锁而且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得出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多种测定中已被其他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所取代。

但对于免疫学技术的大体训练仍是一个很好的实验。

篇二:医学免疫学CDC实验报告CDC实验一.实验原理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IgG1~3或IgM)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而致使细胞膜穿孔。

因此,水溶性染料如台盼蓝可进入受损细胞,染成蓝色,为阳性反映;不带抗原的细胞,未损伤,不染色,为阴性反映。

二. 实验步骤1.胸腺细胞悬液制备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暴露胸腔,分离出胸腺↓镊子夹住胸腺反复轻轻研磨↓单个细胞PBS洗2次,1000rpm,10min↓加入5%小牛血清PBS制备细胞悬液调节细胞浓度至3-4×107/ml三.结果判断①细胞膜穿孔的细胞呈蓝色,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不着色。

②细胞毒性作用的判断标准如下:阴性反映( -) 死细胞占0-10% 可疑阳性反映( ±) 死细胞占11-20% 弱阳性反映( + ) 死细胞占21-50% 阳性反映( ++ ) 死细胞占51-80% 强阳性反映(+++ ) 死细胞占81-100%四.结果记录1.表格记录2.照片展示五.讨论①.第①组成阳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原、抗体、补体、LC。

抗原抗体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物,从而致使细胞膜穿孔,细胞受损,台盼蓝进入细胞,染成蓝色,呈阳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补体一路参与。

②.第②组成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抗体、LC。

因为无抗原和补体,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也无补体,因此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不能使细胞膜穿孔,细胞无损伤,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补体的参与。

③.第③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加入LC和补体,因为无抗原抗体,所以没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不能被激活,不能形成攻膜复合物,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的参与。

④.第④组呈阴性的原因:实验中只加入LC,既无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也无补体,细胞无受损,台盼蓝不能进入而不被染色,呈阴性反映。

说明CDC实验必需要有抗原、抗体、补体的一路参与。

篇三: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溶血反映的原理,掌握溶血反映的大体操作方式二、实验原理:将绵羊红细胞做抗原注射家兔体内,经必然暗藏期,家兔血清中即出现特异性抗体,此种抗体称溶血素,它可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此时若加入补体,即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则呈现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一、溶血素(1:1000)、补体(1:30)、绵羊红细胞(1%)、生理盐水二、试管、吸管、试管架等四、实验方式一、按下表将试管4支排成一排,二、震荡混匀,37℃水浴30分钟。

五、实验结果实验管因发生溶血而变红色透明,其余管为红细胞悬液。

六、注意事项一、取样品的吸管不可混用;加样力求准确;二、SRBC吹匀后再加;3、补体稳定性差:T、pH、持续吹打等都使活性下降,所以置于冰浴中,历时再取;加入补体后轻轻吹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