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囊括.世界"。
我曾想象过自己登临碣石山时,是否会有星汉灿烂的咏叹;也曾想象过自己徘徊.于窗外时,是否会有歌颂母亲的赞语;更想象过自己面对毫无信任感的流浪猫时,是否会有不同形式的虐.待。
这也许怪(dàn)、也许滑(jī)、也许狭(ài),但想象确实丰(yínɡ)了我的内心,满足了我的心理期待,更调节了我的负面情绪。
想象就像是林间小花,一朵便馨香满园;想象就像是园中小草,一棵便绿意盎.然;想象就像是云间彩霞,一片便天朗气清。
1.文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囊括.(kuō)徘徊.(huí)虐.待(nüè)盎.然(yàng)B.囊括.(kuò)徘徊.(huí)虐.待(nüè)盎.然(yàng)C.囊括.(kuò)徘徊.(huái)虐.待(nüè)盎.然(àng)D.囊括.(kuō)徘徊.(huái)虐.待(nüè)盎.然(àng)2.在文中拼音处依次所填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诞稽碍盈B.旦稽隘盈C.诞稽隘营D.诞稽隘盈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位艺术家人生背景各异,艺术风格大相径庭....,但丝毫不妨碍两人成为艺术上的挚友。
B.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竟然遇到了一个和我一样对赢牟文化情有独钟的同志。
C.昔日人迹罕至....的贫困村,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游人如织。
D.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班都召开了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B.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C.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在学校的组织下,各班纷纷开展了"一起向未来"。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下面是《孔融让梨》的剧本片段,请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分)孔融父亲:恭迎南文兄光临① (贵府、寒舍)!小弟昨日刚作了文章,正好向南文兄② (赐教、请教)啊!南文:孔兄客气了!愚弟听闻③ (令郎、小儿)孔融天资聪颖,今日携梨来访,一交小友。
孔融父亲:④ (令郎、犬子)不才,南兄垂爱了。
二、(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B.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C.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D.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懈怠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夫君子之.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夫.学须静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愿望。
C.作者先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又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D.诸葛亮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才可以摒除杂念和干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8分)陈晋之①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②。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③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④,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进益:长进。
③岁:年。
④癖:毛病。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1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文章对你的启发。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共7分)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两句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
B.前两句通过杨柳、细雨、残花、流莺等意象,营造了早春的意境。
C.诗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其中想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D.前两句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对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
13.结合本诗的第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分)(四)文学文化常识。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千百年来这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世代流传。
B.《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为"四书"。
D.中国传统文化中狼通常是贪婪、凶恶、狡猾的形象,如"狼子野心""引狼入室"。
(五)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9分)(1)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5)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6)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现诗人梦中拼杀场景的诗句是:,。
(7)《夜雨寄北》一诗中诗人运用想象的手法委婉地表现自己对亲人无限相思的诗句是:,。
三.(7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1)选文出自被称作"神魔小说"的《》,作者是明代的,小说借师林四人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其中" "计盗紫金铃"" "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4分)(2)在七年级举办的《西游记》读书交流会中,同学们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请你结合小说中的具体事件,针对反方辩词,说说反驳的理由。
(3分)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三调芭蕉扇"中,他意志不坚定,借不到扇子就嚷嚷着要散伙。
在"三打白骨精"等事件中他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四.(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共10分)江南的冬景(节选)郁达夫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③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④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⑥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