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可编辑
.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
序号 F1/N l1/cm 1 0.5 20
N·cm 10
F2/N l2/cm 1.0 10
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例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二)滑轮组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 力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 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 分之一。如图所示。 【例 6】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意重物 G 均匀提高 h 高度,最省力的是(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二、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3.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优缺点 省力,费距离 省距离,费力
应用 撬棍、瓶起子等 镊子、钓鱼竿等
可编辑
等臂杠杆
l1=l2
.
F1=F2
不省力,不省距 天平,定滑轮等

【例 4】一直杆可绕 O 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直杆垂直且作 用于 OB 中点的力 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这个过程中这个直杆( )

3.我们提升沙子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些功。这些功


在 1、2、3 种方法中,除了把沙子提升 6m 所做的功外,还做了那些功。
①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②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③克服
做功;克服
做功。
通过以上三种情形,额外功的产生主要是克服
B.乙图中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 B 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三)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力臂关系 l1>l2 l1<l2
平衡时力的关系 F1<F2 F1>F2
可编辑
等于的条件: 大于的条件:
.
(理想情况) (现实情况)
(二)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同学们对课本三种不同方法提升沙子所做的功进行分析,根据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三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把
提升到 3 楼。
2.提升到 3 楼,升高了 m。根据功的原理,把沙子提升到三楼必须做的功为 J。这
些必须做的功叫
可编辑
.
5.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图中物体全部匀速运动)
种类
图示
表达式
定滑轮
F=G F=f,f 为物体 A 所受的摩擦力
动滑轮
可编辑
.
【例 5】如图所示,滑轮上挂一重 10N 的物体 A,当滑轮在力 F 的作用下向 上匀速上升时,滑轮的速度为重物 A 上升时速度的 ,力 F 应为 N (滑轮和绳重及摩擦力均不计)。
.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
五要素
物理含义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 阻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 O 到动力 F1 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 O 到阻力 F2 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要点透析
置平衡,在 A 处钩码应挂
A.6 个 B.3 个 C.2 个 D.1 个
【例 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
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水桶 B 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ຫໍສະໝຸດ 三、机械效率(一)课前复习
1.功的两个要素:

2.功的计算公式: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
省功)其中不小于可以理解为等于或大于。
。 不用机械所做的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N·cm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公式表示为:
,即
.应用公
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 2】图 2 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
(三)轮轴和斜面
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一 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方向盘、水龙头等) 轮轴的公式: 轮轴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但费了距离。 2.斜面: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却费距离。
可编辑
.
理想情况下斜面公式:Fl=Gh 斜面长(l)是斜面高(h)的几倍,所用的拉力 F 就是物重 G 的几分之一。 【例 7】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甲、乙 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
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