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明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构成比= 100% 事物内部各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总和
常用百分数表示,故又称百分比。
7
构成比的两个特点:
①各部分构成比之和为100%。
②此消彼长。
8
例 2001年对某地中小学学生进行 HbsAg检查,结果见 下表,试计算各级学生HbsAg检出率及阳性者构成比
甲指标 相对比= (或 100%) 乙指标
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可以是 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但两个指标互不包含。
10
• 1.两类个体例数之比
• 如 我 国 1982 年 人 口 普 查 的 男 性 人 口 数 为 519433369 ,女性人口数为 488741919 人,求 人口数的男女比例。 R = 519433369/488741919 = 1.063 人口数的男女比为1.063:1。
学生 检查人数 阳性人数 检出率(%) 阳性构成比 (%)
小学生
初中生
660
1115
6
49
0.91
4.39
5.41
44.14
高中生 合 计
1563 3338
56 111
3.58 3.33
50.45 100.00
率和构成比不是同一指标,在应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9
相对比
相对比: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个指标的比 例关系。
18
如: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5例中有3例治愈,计算治愈 率为 3/5×100%=60.0% ,如果有 4 例治愈,则其治愈率 为80%。显然,这个结果是不稳定的。
在分母例数很少的情况下,个别的偶然因素会导致结果
的变化,只有分母例数较大时,计算的相对数才比较稳
定。在例数较少时,通常直接用绝对数表示。如果要用
烟的死亡率的2.139倍。这种指标在流行
病学研究中称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简写为RR )。
• 3.两个相对比之比
• 临床医生欲探索某病的病因,在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作
病例对照研究时,一般不能计算出RR,但可以计算出
疾病组暴露比数与对照组暴露比数之比,称之为 比数
比或优势比(odds ratio简写为OR)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 单位数 率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 单位总数
K 为比例基数,如 100% 、 1000‰ 等。比例基数的选择主要依
习惯而定或使计算结果能保留1~2位整数。
6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构成比: 是指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事
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总和之比,用以说
11
• 2.两个率之比
• 某地某年龄组男性吸烟和非吸烟的冠心病 死亡资料下表所示,试分析其相对危害度。
分组
吸烟组 非吸烟组
死亡数 104 12
观察人年数 43248 10673
死亡率(1/10万人年) 240.5 .4 = 2.139
说明男性吸烟的冠心病死亡率是不吸
3.治愈率 =
接受治疗病人数
某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患该病的病人数
×100%
4.病死率 =
×100%
17
二、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 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
• 正确区分构成比和率,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 正确计算平均率
• 对率和构成比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资料的可 比性 • 率的标准化
• 样本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时要作假设检验 。
例如, 分析比较两医院病死率的时,应注意两个医
母亲年龄(岁) 畸形儿例数 % 21 1 23 2 24 14 25 19 26 24 27 18 28 19 29 13 30 3 31 1 32 1 33 1 合计 116
0.86 1.7 12.1 16.4 20.7 15.5 16.4 11.2 2.6 0.86 0.86 0.86 100
20
相对数表示,则需列出其总体率的置信区间。
19
某产院拟分析当地畸形儿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检 查了新生儿4470例,得以下资料,据此得出结论:“母亲 年龄在24—29岁时,畸形儿最多,占总数的92.2%,表明 该年龄段易发生畸形儿,符合一般规律”。试分析该结 论是否合理?
某地畸形儿与母亲分娩年龄的关系
医学统计学
第四章 定性数据的 统计描述
• 什么是分类变量资料?
• 用什么指标进行描述?
例:甲、乙两地发生麻疹流行,甲地患儿100人, 乙地患儿50人,何地较为严重? 若甲地易感儿童667人,而乙地易感儿童250人。 •甲地麻疹发病率为 •乙地麻疹发病率为 100/667×100%=15% 50/250×100%=20%
• 服用反应停与肢体缺陷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服用反应停 使 用 未使用 合 计 畸型儿组 34(a) 16 (c) 50 对 照 组 2(b) 88(d) 90 合计 36 104 140
14
本例
15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死亡统计指标
1.死亡率 = 某年某地死亡人口总数 同年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某年某地某年龄组死亡人数 同年该地同年龄别平均人口数 某年某地某病死亡人数 ×比例基数
2001年某地中小学学生HBsAg检出率及构成比
学生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检查人数 660 1115 1563 阳性人数 检出率(%) 6 49 56 0.91 4.39 3.58
阳性构成比 (%)
5.41 44.14 50.45
合 计
3338
111
3.33
100.00
21
在进行率或构成比比较时,除了要比较 的因素外,其他影响的因素应基本一致。
用相对数能较好地反映分类变量资料的特征。
3
一、常用相对数
二、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三、率的标准化法
4
一、相对数
•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联的数值或指标之比。 • 常用的相对数有:
–率 –构成比 –相对比
5
率(rate)
率:是指在一定观察时间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 的频率或强度。
2.年龄别死亡率 =
×比例基数
3.死因别死亡率

同年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因某种死因死亡的人数 总死亡人数
×比例基数
4.死因构成 =
×100%
16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疾病统计指标
1.患病率 = 某地某时点(期间)某病患病人数(新旧病例) ×比例基数 同期间内平均人口数
2.发病率 = 某时期某病新病例数 该地同期平均人口数 治愈病人数 ×比例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