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招生)一、基础知识1.(8分)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kuíwugān gàwān yánzhān yǎng wèi jièfěi cuìchúchuāng2.(8分)补充成语再选词填空。
视无目口管中安无言色浮想(1)消防英雄从火中的逃了出来。
(2)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震惊得,半天没有反应过来3.(10分)根据提示填空。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吾将上下而求索。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
(4)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中外名著。
王熙凤是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关羽是作家笔下的人物,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笔下的人物。
(5)与出下列故事中相关的历史人物。
醉打蒋门神拳打镇关西三打白骨精千里走单骑4.(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张思德固志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改反问句)(2)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修改病句)(3)母亲刚做的菜被打翻在地。
母亲又给我重新做了一遍。
(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4)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缩句)(5)风把荷花刮得摇摆不定。
(改拟人句)二、阅读5.(8分)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
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
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读读划线的句子,我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2)母亲让“我”记住的,仅仅是父亲被害的日子吗?她还让“我”记住什么?(3)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11分)《塞翁失马》近塞①上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④而折其髀⑤.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注释:①塞:边界险要之处。
②术: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
③遽:就。
④堕:掉下来,坠落。
⑤髀:大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居数月④其子好骑(2)请将下列句子意思用现代文来表达。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意思,与塞翁失马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A.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B.祸不妄至,福不徒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这个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9分)读书贵有疑读书贵有疑。
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①能打破迷信。
②盲目地迷信书本,这是读书的一忌。
③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④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在读书时大胆见疑。
⑤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无可非议的。
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读《禹贡》一书时,对书中“岷山导江”的说法提出了疑问。
⑦后来,他通过实地考察,终于作出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的新结论,比史书上的传统说法进了一步。
疑能增进兴趣。
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颇为深刻。
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
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
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
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
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绝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1)文章开头引用了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话,对于这句话中的“有疑”与“无疑”,你是怎样理解的?(2)“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
在第二自然段中,属道理论据的句子是:;属事实论据的句子是:(填写句子前的序号即可)(3)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你说明理由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8.(6分)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下列含有雨的诗句。
(1),当春乃发生。
(2)七八个星天外,。
(3)已是黄昏独自愁,。
(4),平民送客楚山孤。
(5)自己默写出一句描写雨的诗句:,。
八、作文.(30分)9.(30分)题目:记忆中,那的一幕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印象深刻的某一幕情形吧,这一幕或许是温馨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疯狂的,或许是感动的。
写下在生活中难忘的片段,描写生动,语言流畅,不少于450字。
提示: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姓名,可另编姓名代替。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升初语文试卷(招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1.(8分)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静谧kuíwu魁梧gān gà尴尬wān yán蜿蜒zhān yǎng瞻仰wèi jiè慰藉fěi cuì翡翠chúchuāng橱窗【分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静谧魁梧尴尬蜿蜒瞻仰慰藉翡翠橱窗2.(8分)补充成语再选词填空。
熟视无睹目瞪口呆管中窥豹安然无恙察言观色浮想联翩(1)消防英雄从火中安然无恙的逃了出来。
(2)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震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熟视无睹目瞪口呆管中窥豹安然无恙察言观色浮想联翩安然无恙: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1)消防英雄从火中平安出来,选“安然无恙”。
(2)消息让人们很吃惊没有反应过来,选“目瞪口呆”。
故答案为:熟睹瞪呆窥豹然恙察观联翩(1)安然无恙;(2)目瞪口呆。
3.(10分)根据提示填空。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4)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中外名著。
王熙凤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羽是作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
(5)与出下列故事中相关的历史人物。
醉打蒋门神武松拳打镇关西鲁智深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千里走单骑关羽【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课文内容作答,要求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抄写时不能添字,也不能减字,更不能写错别字。
【解答】(1)出自诸葛亮《诫子书》(2)出自屈原《离骚》(3)是周恩来的名言。
故答案为:(1)非宁静无以致远;(2)路漫漫其修远兮;(3)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4)红楼梦罗贯中马克•吐温;(5)武松鲁智深孙悟空关羽4.(10分)按要求写句子。
(1)张思德固志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改反问句)张思德固志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比泰山还要重吗?(2)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修改病句)秋天的香山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3)母亲刚做的菜被打翻在地。
母亲又给我重新做了一遍。
(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因为母亲刚做的菜被打翻在地所以又给我重新做了一遍。
(4)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缩句)水静。
(5)风把荷花刮得摇摆不定。
(改拟人句)在风中荷花翩翩起舞。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
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
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改为反问句,可以把“是……的”改为“不……吗”,结尾用问号。
(2)此句中“秋天”跟“地方”搭配不当,应该是“秋天的香山”与“地方”搭配。
(3)“母亲刚做的菜被打翻在地”与“母亲又给我重新做了一遍“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4)缩写句子,可以去掉修饰语“桂林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改为拟人句,可以把荷花赋予人的特点“翩翩起舞”。
故答案为:(1)张思德固志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难道他的死不比泰山还要重吗?(2)秋天的香山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3)因为母亲刚做的菜被打翻在地所以又给我重新做了一遍。
(4)水静。
(5)在风中荷花翩翩起舞。
二、阅读5.(8分)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
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
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读读划线的句子,我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悲痛欲绝来形容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