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
2、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 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 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 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 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 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3、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 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 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 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 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 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 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 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 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思想情感: 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
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 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 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 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实”是指客观存在 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 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江城子·乙 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苏轼
学习目标:
1、诵读体悟,学习词作虚实结合的手法。 2、品读鉴赏,感悟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
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 云。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 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 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 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 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 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 不言而喻的。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 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
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 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 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 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官生涯。宋神 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 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 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 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
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 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
词作大意:
上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 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 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 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 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 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小结
本词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和 梦境紧密结合,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 思念之情。
谢谢!Leabharlann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
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 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 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 不舍。
虚实结合的作用: 1、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 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 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下片: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 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 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 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 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 痛欲断肠的地方。
理清思路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 时间线索:梦前——入梦——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