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器检修规程修订稿

反应器检修规程修订稿

反应器检修规程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固5.反应器维护检修规程1 反应器的大修和装置大修同步,同时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检修内容检查如下各部位,根据损坏情况决定修复或更换。

壳体、头盖及出入口弯管等受压元件。

内衬里(冷壁)。

内衬保护罩(冷壁)。

堆焊层或复层(热壁)。

密封面和密封垫。

入口扩散器、分配盘和积垢篮。

支持圈、支耳和热电偶支承台。

中心管内管和外管、扇形筒、中心筒罩帽、支持圈、膨胀环、定位杆、定位圈、螺栓和螺母(采用扇形筒的径向式反应器)。

中心管、外罩网、中心管罩帽、外网锥形板、料腿及料腿盖板、外罩网定位块、中心管定位销、外罩网支承板、螺栓、螺母和定位套筒等出口收集器。

格栅、冷氢管、冷氢盘、热偶套管和外壁热电偶支承台。

保温层(热壁反应器)。

外壁示温漆(冷壁反应器)。

裙座、地脚螺栓和基础。

反应器所有的紧固件(螺栓和螺母)。

3检修与质量标准反应器检修前的准备反应器顶应采取措施防止雨雪进人反应器内。

核实零部件数量。

准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准备必要的工具。

检修前必须具备图纸、有关技术资料及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

切断与反应器相连的油气管路,内部介质必须排除干净,符合有关安全检修条件。

检修质量标准反应器壳体及受压元器件的检修按SHS 01004-2004《压力容器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冷壁反应器内衬里。

当出现如下情况,内衬里应该进行局部更换:a.局部衬里脱落;b.衬里内部出现掏空或孔洞,外壁相同部位出现超温或示温漆变色;c.局部穿透裂纹,裂纹间隙超过5mm;d.内衬里鼓包直径大于100mm。

同一水平位置如修补面积大于整圈面积的1/3,则应整圈更换。

纵向裂纹宽度在5mm以下,裂纹周围没有疏松现象可不修理,填人高硅铝纤维棉捣实即可。

衬里局部修补时,必须将修补部位的衬里凿到坚实面或金属表面,并至少露出两个以上锚固钉,结合处应外小内大,并清理干净,用水充分湿润。

修补后的内衬里表面不得有蜂窝、麻面现象,厚度误差为士5mm。

推荐采用气硬性衬里材料,修补后不用烘干。

内衬里更新施工按原设计规定或不低于原设计的规定进行。

内衬里保护罩。

内衬保护罩损坏严重部位,应采取局部修补或更换的办法,如同一水平位置修补过多,可采用局部整圈更换的方法。

内衬保护罩修补时,应对旧内衬保护罩焊接接头处进行电加热法或火焰加热法进行消氢处理后方进行焊接,焊接采用氮弧焊,焊后对焊缝进行着色检查应无裂纹。

热壁反应器内壁堆焊层或复层。

可能产生连多硫酸腐蚀的热壁反应器在开盖后接触大气之前应对器内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中和清洗,推荐的中和清洗方案见附录。

内壁堆焊层或复层若发现裂纹、剥离或鼓包,应请有关专家和部门进行会诊、评估,并制定相应检修或监控措施。

应用描图纸将裂纹、剥离或鼓包区域记录下来,作为制定维修、检测和修复方案的依据。

加氢反应器内构件和法兰密封面。

可能产生连多硫酸腐蚀的反应器内件在拆开后应立即进行中和清洗。

反应器分配盘安装:a.应符合原设计要求;b.用柔性石墨密封塔盘;c.检查分配盘泡帽有无裂纹、椭圆及翻边现象,测量泡帽外径与升气管之间的间距各处应相等,其最大一与最小尺寸之差不得超过2mm,泡帽与升气管之间的顶隙偏差小于1mm;d.检查分配盘支撑梁有无裂纹;e.各螺栓应紧固可靠。

反应器喷射盘、冷氢盘安装:a.应符合原设计要求;b.用柔性石墨密封塔盘;c.检查支撑梁有无裂纹;d.各螺栓应紧固可靠。

反应器格栅与丝网安装。

a.格栅与丝网之间的连接要牢固,丝网铺装严密,搭接处宽度不小于30mm;b.催化剂卸料管按要求插到格栅、冷氢盘、喷射盘和分配盘的套管内并把紧卸料管上的法兰;c.检查容器内侧和格栅外缘之间的间隙满足反应器装配图的要求。

冷氢管、热电偶套管。

a.冷氢管连接丝扣无损伤,管内无杂物;b.冷氢管的安装方向准确无误;e.冷氢管上的单向阀试压合格;d.热偶套管着色检查不允许有裂纹,严重弯曲的热偶套管须更换。

新安装的热偶套管必须经过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依照原设计要求,水压试验后必须进行干燥,严禁管内存有残液。

出口收集器、积垢篮的所有焊缝不得开裂,丝网无损,捆扎坚固,并清扫干净。

人口扩散器和顶部分配器所有焊缝不得开裂,器内无杂物,产生连多硫酸腐蚀的须进行中和清洗。

支持圈和支耳以及法兰密封面必须进行着色检查,并按条处理。

径向反应器内件(可参考SHS 02024-2004《催化重整再生器、反应器维护检修规程》)采用扇形筒结构的径向式反应器。

a.中心管内管和外管不得有堵孔,中心管修复安装要求与筒体同轴度公差值为5mm;b.扇形筒外表面无毛刺和堵孔,焊缝处不得有裂纹和烧穿,扇形筒内不得有催化剂、瓷球和焦炭。

扇形筒与反应器内壁间隙不大于2mm,扇形筒与反应器间无催化剂和焦炭;c.中心管罩帽、定位杆、定位圈、支持圈和膨胀环应牢固可靠,螺栓不得松动。

采用约翰逊网结构的径向式反应器。

a.中心管、外罩圈及外罩圈锥顶板的网孔不得有结焦、堵孔,网面丝及加强丝应无断丝或开裂;b.外罩圈底板与底支承圈处不得有结焦,如底板结焦严重,可以在外罩圈下部开数个40Omm x 400mm的清扫孔,用于清扫外罩圈与筒体之间的催化剂粉末及焦块,清扫完后封回;c.外罩圈底板固定螺栓与底板间隙值不大于,且所有构件的拼接缝隙均不得大于。

反应器内件的螺栓紧固件应涂上高温防咬合剂,或采用渗铝螺栓紧固件。

密封面、密封垫和螺栓的安装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要光洁,无机械损伤、径向刻痕、严重锈蚀、焊疤、物料残迹等缺陷,并检查密封垫与密封槽底的间隙。

密封圈安装前应进行试装,密封面均匀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湿红丹,人工转动密封垫圈900,取出密封垫圈检查密封面和密封垫的接触线应连续,否则应修研密封面。

更换的密封垫应符合反应器的相关技术要求。

安装密封垫时,若设计要求不得添加任何涂料,则必须彻底清洗密封面及密封垫方可安装。

密封垫应安装平正,位置准确,不得有偏斜或中心偏移,并接触良好。

螺栓在安装前应再次进行检查,加工尺寸准确,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或凹陷等缺陷。

M50以上(包括M50)螺栓应进行超声检测;M36以上(包括M36)螺栓应进行磁粉检测;M36以下螺栓应抽查磁粉检测。

上述无损检测均按JB4730的I 级为合格。

配对法兰的相对位置必须安装准确,使所有的螺栓都能顺利穿入且不受任何强制力,并应在螺栓、螺母的螺纹及螺母与垫圈的接触面涂上高温防咬合剂。

紧固螺栓前,应先用均匀的紧固力将螺母初步拧紧,然后采用三步法进行螺栓的上紧。

第一步:如图1所示,用规定力矩值的50%力矩扳手依次紧固1一8的螺栓,然后,再同样按照规定力矩值的50%依次紧固其余螺栓。

第二步:如图2所示,采用间隔法,按100%的力矩值扳手隔个螺栓进行紧固。

第三步:如图3所示,采用顺序法,按100%的力矩值扳手逐个螺栓进行紧固。

采用螺栓拉伸器紧固螺栓,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设计图样或说明书对螺栓紧固有要求的按设计要求。

螺栓紧固后,检查两法兰之间的间隙。

使用铝垫圈时最大与最小间隙之差不大于,使用钢垫圈时最大与最小间隙之差不大于。

用规定紧固力矩值不能制止泄漏时,将最大力矩值与正常力矩值的差分为5等份,逐级进行拧紧,直到制止泄漏为止。

若达到最大力矩值仍不能制止泄漏,则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或重新安装。

裙座和基础,裙座不得出现变形、裂纹等缺陷,裙座基础板不得出现腐蚀。

基础不得出现下沉、倾斜或开裂,地脚螺栓不得出现松动或腐蚀。

裙座的防火层完好,无剥落或裂纹,否则应按相关的防火规范进行修复。

冷壁反应器示温漆变色温度不超过器壁设计温度,漆膜完整无鼓包、裂纹或脱落。

热壁反应器的外保温层不得出现破损或脱落。

外保护层箍圈不得出现松驰。

与反应器连接管线在安装时不得进行强制组装,否则应对附属管线进行必要的调整。

4试验与验收反应器气密反应器气密试验前设备的检查反应器的施工及验收除应严格按固定床反应器的相关检修及验收规程进行外,在试验前还应再次由有关部门、生产单位和检修单位共同进行预验收检查,确认所有的检修工作已完成。

反应器的气密气密时,严格按有关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逐级升压检查,应无泄漏。

气密泄漏的处理见。

验收试运行一周后,各项指标达到技术要求,或能满足生产要求。

达到完好标准。

反应器检修完毕后,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材质和零部件合格证。

隐蔽工程记录。

隔热内衬里施工记录。

无损检测报告(包括焊缝和螺栓)。

封闭记录。

检修记录。

试验报告。

5维护日常维护定时检查人孔、阀门、法兰等密封点。

定时检查压力表、消防蒸汽线、表面热电偶等安全设施是否灵活好用。

严禁设备超温、超压或超负荷。

反应器开停工应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

定时检查冷壁反应器器壁温度,如变色漆变色,要立即测出变色部位温度,并对该部位监护,根据情况处理。

常见故障及处理(见表1)表1常见故障与处理附录ANACE RP0170-97《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炼油设备在停工期间产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的防护》Al总则Al. 1如果在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工艺设备的表面上存在硫化物腐蚀产物,当停工期间有氧(空气)和水进入时,就肯定会存在发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SCC)的危险。

拉伸应力,包括残余应力和外加应力,在“冷态”设备中和其他奥氏体合金产生了敏化条件,就可能发生scc。

连多硫酸scc常常发生在标准级(最高含碳量%)和高碳级(最高含碳量%)的奥氏体不锈钢中,这或者是由于焊接加工,或者是由于在大约370一815 `C (700一15000℉)的敏化温度区操作而变得敏化了。

低碳(最高含碳量%)和用化学方法稳定化处理的(例如用钦或9合金作添加剂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长期暴露在敏化温度区,也可以变得敏化。

在碳(焦)存在时,敏化得更快。

用化学方法稳定化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对连多硫酸scc的抗蚀能力,通过稳定化热处理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敏化程度和应力水平一般是不知道的。

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工艺设备,当其表面上可能存在硫化物腐蚀产物时,应采用下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加以防护:用干燥氮气吹扫以除去氧(空气)和水。

对全部表面进行碱洗,以中和可能生成的所有连多硫酸(现场经验已证明,适当地使用碱溶液,能有效地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的连多硫酸scc) 。

使用露点温度低于-15℃(50℉)的干燥空气吹扫以除去水。

如果工艺设备保持封闭状态和“热态”(在设备内油气中水的露点温度以上),则不需要采用附加防护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加热炉管的内表面,无沦是否经过加热除焦处理,它们对连多硫酸scc都可能是敏感的,因此应给予防护。

如果加热除焦,应在除焦后采取防护措施。

当加热炉燃烧采用含硫燃料时,奥氏体不锈钢和其他奥氏体合金加热炉的外表面,应考虑采取防护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