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花”绽放语文新课堂
发表时间:2010-09-30T16:02:53.60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徐艳萍
[导读] 开放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
徐艳萍(平顶山汝州市塔寺学校,河南汝州 4675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72-01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
教育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因此,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和谐走进语文新课堂。
一、师生合作,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的环境总能使人心旷神怡,当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时,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对美的感觉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创设优美的视觉环境和氛围将学生引进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每学期开学时,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的墙壁贴上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或者是一些名人图片。
图书角上用彩纸剪些图形用以装饰。
各类学习用具及清洁工具都整齐美观地摆放在专用的柜子里,窗台可摆上一两盆花卉,使整个教室立刻焕发生命活力,充满生机。
呈现出一个色彩丰富,弥漫着愉悦氛围的教学环境。
逢年过节,我们还一起自制一些小饰品给教室锦上添花。
此外,根椐平时上课的需要,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上海底动物,教学《琥珀》时,可以在黑板上贴上它的图片;这样既增添了学生的新鲜感,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因此,每当我和学生走进由我们自己亲手布置的教室时,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环境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二、师生沟通,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人说,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85%要靠他的沟通技巧。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首先是通过与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感受,来决定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愿意遵守这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欢学习和参与这个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活动的。
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往往能达到神奇的效果。
新课程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做朋友,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交流,用朋友式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课堂上,教师要用投入的,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激励性的“请看”、“我会做”、“发现什么了”、“相信自己一定行”……这样的语言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
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应该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用赏识的眼光,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放低要求,放宽标准,给他们足够的自信空间。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和谐师生关系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我常对学生说:“作为长者,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可爱的,我都是非常喜欢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希望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都有收获,更希望我们在课堂内是师生,课后是朋友;面对新课程,我也是学生,是你们的合作者和同伴。
”在这种民主、平等气氛中,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愉快的情绪,学生才能以轻松开放的心灵来接受教学,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知识,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快乐与收获。
其次,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敢于信任学生、善于赞美学生。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展示自我。
不管学生的个人见解怎样,我都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我更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更侧重学生能力、情感、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
让我的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
使学生在我的课堂里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在我的努力下,我和学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
再次,和谐师生关系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与交流中取长补短生成和谐快乐的情绪,也同样有助于“和谐快乐课堂”的构建。
因此,我坚持每一堂课都有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时间,并及时点评和鼓励。
学生在《课堂小结》中写道:“合作探究与小组讨论的形式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谐了同学关系,我们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我们觉得很开心。
”
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体验到合作的愉悦,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无形中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与教学的有效实施,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顺利而悄悄地进行着。
三、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
曾听过一个低年级老师在教学生字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让同学们自己编儿歌,谁编得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
这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儿歌,不仅有利于巩固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唯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因此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舞台,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体验收获。
成果得到充分、适当的肯定。
以评价为媒介表达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师生共建,塑造和谐的开放课堂
要使语文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状态,那么就要有意识地把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环境结合起来,让它们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语文教学的课堂延伸。
显然,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延伸我们的课堂,共建丰富的、多途径的教育,呈现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现在我校已装有广播系统,将上课的铃声设置为优雅的音乐,每当音乐响起,学生就会在优雅的乐声中放松自己;校红领巾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在每周五特定的时间播放由学生自己编辑、主播的主题节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文诵读和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如写作、朗诵等。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领学生走上社会,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社会上的一些猜谜、征文、征集标语活动。
用心汲取开
放、综合的语文知识。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以育人为本,大胆创新,为我们的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语文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