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土力学的重要知识
且随时间和荷载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土体具有与一般连续固体材料不同的孔隙特性
土的渗透性 土的压缩性
抗剪强度特性
土的压实性
都是反映土的孔隙性规律 基本内容(P1)
土的组成(P1) •一般土是由土粒、水和气所组成的三相体(即湿土)
固体颗粒(固相)→构成土骨架 水(液相) 气体(气相) 填充在孔隙中
比重计
比重计法实验
•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常采用粒径累计曲线表示 3、粒径累计曲线(颗粒级配曲线)(P14图1-3)
土的颗粒级配曲线采用单对数坐标绘制
为什么?
横坐标为土粒粒径d(mm),用对数坐标表示 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 分)含量,用普通坐标表示 •例如P28习题1-10 甲土: 粒径小于2mm的颗粒含量为100% 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为 100 24.3 % 75.7% 粒径小于0.25mm的颗粒含量为 75.7 14.2 % 61.5% …… 由此绘出甲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7 风积土(aeolian deposits):
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
经风力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 堆积起来的一类土,其颗粒磨圆度好,分 选性好。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和风成黄土, 我国西北黄土就是典型的风积土。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8 冰积土(glacial deposits)
•粗粒主要是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的原生矿物 •细粒主要是次生矿物和有机质
§1.3 土中水和土中气 一、土中水(P17) P17表1-2 P24图1-14
水溶液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土中水与土粒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土中细粒越 多,土中水对土性影响越大(P17)
1、结合水(P17) 指受电分子吸引力作用吸附于土粒表面的水 •性质:如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冰点低于00C等(P17) 按电分子引力强弱又分为: ⑴强结合水(吸着水) 特征:(P18) ⑵弱结合水(薄膜水) 特征:(P18) 自学:P23~24粘土 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注意: ①何谓双电层? ②工程中如何使扩散 层变薄,改良土质?
粒度 指土粒的大小,通常以粒径表示
粒组 指介于一定粒径范围内的土粒 •常用的粒组划分方法: 根据5个界限粒径:200、20、2、0.075、 0.005㎜ 将土粒分成六大粒组(注意:粒组名称和特征)
P12
• 常用土的粒度成分(土的颗粒级配)来表示土粒的大 小及其组成情况 土的粒度成分(土的颗粒级配)(P13) 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 (用土样各粒组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土的颗粒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2、土的颗粒分析试验(P13) 常用的测定方法 筛分法:用于粒径>0.075㎜的巨粒组和粗粒组 沉降分析法:用于粒径<0.075㎜的细粒组
•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土层中
•在重力或水头压力下流动时,对土粒产生渗流力 •对土粒和结构物(如基础)有浮力作用 •重力水对土中应力状态和开挖基坑排水及修筑地下构 筑物防水等均有重要影响
⑵毛细水(P19) 指受表面张力及重力作用的自由水 •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透水土层中 •毛细压力使湿砂具有“似粘聚力”现象
当粘性土含较多弱结合水时,水膜受力后可变形、 转移,使土具有可塑性,或加剧土的冻胀 弱结合水对粘性土的粘性和塑性特征及工程性质 影响很大(P18、P24)
注意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不利影响 2、自由水 是存在于土粒表面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水(P18)
•性质:如能传递静水压力等(P18~19)
按其移动所受作用力的不同,又分为: ⑴重力水(P19) 指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自由水
台阶状
曲线c出现台阶状,表明土缺乏中间粒径(d60与d10 之间某粒径区段的土粒),即为级配不连续的土
二、土粒的矿物成分 1、土粒的矿物成分(P16) 原生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质 次生矿物 固体颗粒 粘土矿物 可溶盐 无定形氧化物胶体
有机质:如腐殖质、泥炭等(P17)
次生矿物和有机质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
第1 章
§1.1 概述
土的组成
§1.2 土中固体颗粒
§1.3 土中水和土中气
§1.5 土的结构和构造 本章学习要求:(P4~5) • 了解土的形成、三相组成及常见的成因类型、土的 三个特点 • 掌握粒组划分、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定义和分析 方法、级配曲线的应用、三种亲水性的粘土矿物 • 掌握土中水的类型、定义和特征 • 了解土的三种结构定义、土的构造的主要特征
d10有效粒径 d30中值粒径 D60限制粒径
工程上: (P15) ①对于级配连续的土:(仅用Cu即可判定土的级配) 一般:Cu>10的土,级配良好 Cu<5的土,是均粒土,级配不良 ②对于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出现台阶状): 单用Cu难以有效判定土的级配优劣,与Cc共同判定 更合理 对砂、砾类土:当同时满足 Cu≥5,Cc=1~3时, 级配良好;若不同时满足时,则级配不良(P15) •颗粒级配是决定粗粒土工程性质的重要因素 •级配良好的土适宜作填方土料 为什么?(P15) •级配良好的土,易获得较大的密实度,此时地基土的 强度和稳定性较好,透水性和压缩性较小(P15~16)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山前洪积扇剖面图
4
洪积土
土 的 主 要 成 因 类 型 及 其 基 本 特 征
洪积扇 间歇性的洪流把冲刷下来的物质带到沟口 堆积,形成半圆锥状或者扇形堆积体,称为 冲出锥或洪积扇。冲出锥的规模不大,面积 一般只有几百平方米,顶部与沟口相连的地 段,坡度较大,向外坡度变缓。洪积扇一般 坡度较缓,面积较大。
•在一定条件下,土为二相体 如 干土 完全饱和土 •各相本身的性质及相对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土的物 理力学性质
§1.2 土中固体颗粒 •土粒的大小、形状、矿物成分 及其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的物理 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一、土粒的粒度成分 1、土粒粒度与粒组(P12) 注意: •土粒粒组 •土的颗粒级配 •土粒的矿物成分
在粉土中, 毛细水上升 较高较快
•工程中,须注意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和速度
•毛细水上升能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地基土浸湿、加 剧冻胀等;在干旱地区形成盐渍土
毛细水 饱和带
•毛细水分为:(P19) 毛细悬挂水(与地下水无直接联系) 毛细上升水(与地下水相连)
靠近地下水位的部分为毛细水饱和带
重力水
二、土中气(P19) •与大气连通的流通气体→常见于粗粒土中,对土的 性质影响不大 •与大气隔绝的封闭气泡→常见于细粒土中,对土的 工程性质影响较大,使土的弹性增加,透水性减小
如密度计法(比重计法)或移液管法 •当土内兼含大于和小于0.075㎜的土粒时,两种方法 联合使用
•筛分法 振筛机
20mm 2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例如P29习题1-10 甲、乙两土样的颗粒分析试验结果
•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P13~14) 根据土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沉降的速度也不同的特 性,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出土粒的水力当量直径di, 由ti时的密度计读数,计算出小于粒径di的土粒百分含 量(详见《土工试验》)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3 洪积土(diluvial soils)
残积土和坡积土受洪水冲刷、搬运,在山 沟出口处或山前平原沉积下来的士,随离山远 近有一定的分选性,颗粒有一定的磨圆。 工程性质: 分选性较好,离山前较近的洪积土颗粒粗, 地下水位埋藏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 低,是工民建的良好地基。离山较远的地带, 洪积土的颗粒细,透水性不好,土质弱,承载 力低,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慎重对待。
•颗粒级配好坏的判断
正常级配: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是连续的,曲线坡度 是渐变的 不连续级配:土中缺乏某些粒径的土粒,曲线出现 水平段
•颗粒级配好坏的判断
级配良好:粒径分布曲线形状平缓,土粒大小分布 范围广,土粒大小不均匀 级配不良:粒径分布曲线形状较陡,土粒大小分布 范围窄,土粒均匀
为了判别土粒级配是否良好,常用不均匀系数Cu和 曲率系数Cc两个指标描述粒径曲线的坡度和形状
§1.1 概述 地壳表层
基岩 覆盖土 (P10)
土的形成 土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 成的各类松散沉积物(即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 根据土的形成条件,土常见的成因类型有:(P11)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
湖积土、海积土、风积土、冰积土 了解上述土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工程特征?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6 海积土(marine sediment)
由河流流水搬运到海洋环境下沉积下来的土。 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组成,承 载力较高。 浅海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砂土、粘性土、淤泥 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组成,有层理构造,较疏 松,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而强度低。 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4 冲积土(alluvial soil)
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坡降平缓的地 带沉积起来的土,这类土经过长距离的搬运, 颗粒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常具有层 理。。
冲积土
土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5 湖积土(marsh deposits)
在湖泊及沼泽等极为缓慢水流或静水条件 下沉积起来的土,这类土除了含大量细微颗粒 外,常拌有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成 为具有特殊性质的淤泥或淤泥质土。
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对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 大,如对膨胀土往往起决定作用 三种常见的粘土矿物:(P21~22) 蒙脱石→亲水性最强,具极大胀缩性与可塑性 伊利石→亲水性、胀缩性与可塑性居中 高岭石→亲水性最弱,胀缩性与可塑性小 •比表面 单位体积(或质量)颗粒的总表面积(P22) •亲水性 指矿物颗粒表面与水相互作用的能力
土的不均匀系数Cu (级配连续采用单一指标)
Cu=d60/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