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ppt课件

蒙台梭利ppt课件

四、幼儿教育的内容---蒙氏教学法 五、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六、蒙台梭利教学思想的评价及影响
1
四、幼儿教育的内容---蒙氏教学法 (一)感官教育 (二)读、写、算的练习 (三)实际生活练习
2
(一)感官教育
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这是儿童之家的 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重视 感官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以下原因。 (1)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的敏感期,为了不失时机,使感 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2)感官是心灵的门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 (3)与蒙台梭利早期从事特殊教育时所形成的一个基本概 念,即“智力低下与其说是医疗问题,不如说是教育问题” 有关。
7
第二,园艺活动 蒙台梭利接受了卢梭的影响,主张儿童应多大大自然
中从事自由的活动。她认为儿童从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园艺活动有很多益处 (1)可使儿童脱离人为生活的束缚。 (2)符合儿童的兴趣,有益于儿童的健康。 (3)能练习动作的协调。 (4)可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表现为可训练儿童的感觉、 观察力,识别事物的异同;激发他们探求事物发展内部原 因的求知欲。 (5)可以发展预见性。她认为幼儿所想的只是眼前的事物, 而不考虑未来的;但当他们通过园艺活动,知道动物需喂 养,植物应浇水,否则就会饿死或者枯萎时,他们就将过 去和未来联系起来了。蒙台梭利认为这种情况并非成人提 出要求的结果,而是自动发生的,也属于一种自动的教育。
五、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的比较
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作为西方教育史上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 家,他们的教育理论既有不少相同或者相似点,也存在许 多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他们都接受了卢梭的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
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铄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 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 强调教育中自由与活动的重要性。 (2)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3~6岁的幼儿期)教育,重 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 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10
第五项,节奏动作 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发展
节奏感。练习的第一步是要儿童伴着音乐、跑步 和跳跃。第二步是使儿童按乐调做出不同的节奏 动作。最后发展到由儿童自由表演各种优雅的动 作。开始练习时儿童只是乱跑乱跳,经过多次练 习后逐渐具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并可随着各种音 乐翩翩起舞。
11
6
三、实际生活练习
蒙氏教育体系一类很重要的练习就是实际生活的训练,又 称为“肌肉教育”或“动作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可培养儿童自 我料理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儿童独立性的形成;而“除非 独立,没有一个人能有自由”。此外,她还认为这种练习 是一种要求神经系统与肌肉高度协调的综合性运动,对儿 童的发展也不无裨益。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设计 了不少诸如练习走路、正确的呼吸、说话乃至开抽屉、开 门锁、系鞋带、看书等一系列的练习和专门的教具。她要 求儿童在练习时应掌握要领,力求将动作完成得准确、迅 速。为此还可将较为复杂的动作(如穿衣)进行合理的分 解,指导儿童有分有合地进行练习。她要求儿童进行的每 一种动作,不仅要达到动作的目的,还要注意达到目的的 方式。
3
在儿童之间里,蒙台梭利针对人的各种感官, 专门设计了各种独创性的教具。这些感官教具大 致具有以下重要特点及使用要领。 第一,教具根据其用途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二,每种教具各训练一种特殊的感觉。 第三,教具能控制儿童使用不当的错误。
4
二、读、写、算的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3~6岁的儿童已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与具有吸收力的儿童心理特点一致的;教育者应 当利用这种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教具,并提供正 确的学习途径。蒙台梭利识字法的渐进程序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练习执笔、用笔的机械动作,训练儿童的肌肉机制 和握笔能力。 第二阶段,掌握字母的形体。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通过视、触、听觉相结合的练习,了解字母形体。 (2)辨认字母的形体。 (3)记住字母的形体。 第三阶段,练习组词。
12
他们的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贝尔倡导“游戏”“恩
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 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我教育、感官教育 (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 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 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儿童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贝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 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学习。 (3)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贝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 称为“园丁”,需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和教学(如 “恩物” 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 家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 担观察、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
8
第三项,手工作业 蒙台梭利的手工作业主要是指绘画和泥工。她
主张儿童在学习写字前,先要学习绘画以作为基 础,故她将绘画称为写字的“间接法”。具体做 法是:首先准备各种立体的图形,作为教具,让 儿童用手触摸图形的轮廓,再将形体放在纸上, 要儿童将轮廓勾画出来,最后用色笔涂满所绘轮 廓。至于泥工,即要儿童将泥土塑成各种器具或 动物。蒙台梭利认为,泥工既可练习手的动作, 也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途径。
9

第四项,体操 蒙台梭利认为3~6岁的幼儿正处于锻炼肌肉的
重要时期。为帮助儿童的肌肉得到正常发展,应 为他们设计各种锻炼肌肉法人重要时期。为帮助 儿童的肌体得到正常发展,应为他们设计各种体 操练习。她认为此时最主要的体操练习应该是走 步。走步首先要学习保持身体平衡,为此她根据 儿童的生理特点设计了一种“走线”(包括直线、 椭圆形线与8字形线)的平衡练习。此外还设计了 其他的一些特殊器械和设备,帮助儿童进行一些 基本的动作练习。
5
掌握了文字书写的技能之后,儿童再转入阅读学习。 阅读教学及算数教学也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有时 可采用生活中的实例,但主要的途径仍然是各种感官教具。
蒙台梭利经过实验,证明所有儿童都具有读、写、算 的能力,并认为遗憾的是,人们并未认识到6岁前的幼儿 已进入学习的敏感期,并否认他们有学习读写算的可能, 这就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发展。
相关主题